机器人未来将如何发展

2015-10-10 08:51 科技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目前,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纷纷推出与发展新一代机器人相关的新战略,希望借助机器人自主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推进再工业化和产业数据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自1962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面世至今,机器人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敏感和安全的机器人技术发展已为机器人间互相合作和人机互动打下了基础,机器人将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的同事、助手、护士和救援者等。这是正在德国汉堡举行的“国际智能机器人和系统会议”描绘的机器人时代的未来景象。

机器人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焊接设备及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席创新官贝恩德·利珀特在会上说:“机器人技术将改变世界!它将在未来50年内释放出至少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相当的颠覆性、变革性的能量。”

从关在安全笼中完成作业,到能摆脱防护,安全地与人类近距离“共事”,再到具备自主认知环境、相互交流的能力,在车间自如行走,完成多样化的复杂工作,工业机器人正使智能制造从愿景成为现实。

突破传统的应用领域也是新一代机器人要做的事。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乌萨马·哈提卜教授说,一个新的“社会机器人”产业将逐步成长,其中家政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老人护理机器人、复健机器人和残障辅助机器人等将扮演重要角色。

以往用于太空的遥控操作机器人技术,现在可用于提供远程家政服务,让异地的亲属或某个服务中心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远程指挥机器人为家中的老人端茶送水或测量血压。

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可随时切换成遥控操作或自动操作,将成为外科医生的得力助手。水下机器人、无人机及救援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也正在拓展人类的活动空间,帮助人类完成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然而,不少特种机器人虽然概念可行,但从原型机到进入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提高其性价比、扩大市场需求规模等。

挑战还不仅仅如此。欧盟委员会机器人技术部门主管尤哈·海基拉在论坛上援引的欧盟去年一项民调结果说明,民众对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有着复杂的心理:

89%的被调查者认为,机器人技术需要小心管理;70%的人认为,机器人是“就业杀手”;对机器人总体印象良好的人的比例从2012年时的70%降到了68%;但也有85%的受访者相信,机器人可以从事对人来说太重或太危险的工作;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会考虑将来家里买个机器人。

从就业方面看,海基拉援引的欧盟委员会一项委托调研结论如下:一方面那些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向境外转移产能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从历史经验看,智能机器人带来的再工业化有希望创造成百上千万个岗位;智能机器人技术有望创造一些前所未有的行业,从而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同任何产业结构转型一样,机器人广泛运用也会产生赢家和输家,可能会造成某些传统行业和地区就业下降。再培训就业者会变得愈发重要,操纵和指导机器人可能会成为人们需要学习的重要技能。机器人广泛运用还会需要更多的编程人员,对跨学科的专业人才也会产生很大需求。

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会带来一系列法律新课题。在欧盟看来,未来法律挑战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机器人和自主车辆配备传感器收集大量数据的数据安全问题,比如是否侵犯别人隐私?二、自主车辆等造成事故的法律责任;三、工厂安全笼外移动、互动作业的机器人带来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欧盟已将技能再培训和研究制订新的法律法规列入产业数字化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重点领域。

这也是本届机器人大会强调的一个信息:未来机器人时代带来的不只是广泛的机遇,也将产生一系列法律、伦理、社会和政治挑战,需要学界、产业界和政界综合研讨、统筹应对。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