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wbone大裁员 可穿戴设备行业将洗牌

2015-11-30 10:04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随着谷歌眼镜、苹果手表和耐克手环的横空出世,智能的可穿戴设备成为街头时尚潮人的标配;彼时,可穿戴设备是新鲜玩意,制造厂家少,市场需求量大,但现在,这一市场似乎已达到红利瓶颈,行业洗牌在即。

近日,知名可穿戴设备公司Jawbone在全球裁员15%,同时还将关闭纽约办公室,并缩减在美国森尼维耳和匹兹堡两个办事处的规模。

而此前不久,由苹果前CEO斯卡利一手创办的美国时尚可穿戴品牌米斯菲特(Misfit)刚以2.6亿美元价格卖给Fossil Group。

Jawbone发言人说,“作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为创建成更精简、成功的企业,我们做出了‘重组’这个艰难的决定,我们部分的全球员工也将会因此受到影响。”

Jawbone成立于1999年,是估值达到3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三大标志性产品是蓝牙耳机、扬声器和UP智能腕带。但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成熟,Fitbit、Garmin、三星、微软等公司先后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Jawbone在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数据并不乐观,售出了约50万台健身追踪器,市场份额仅为2.8%。相比之下,同期苹果销售了360万块Apple Watch,市场份额为19.9%;市场龙头Fitbit则销售了440万台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达到了24.3%。

此前,Jawbone公司曾在发布UP3智能手环时陷入困境,产品发行推迟。此后虽获得苹果援手,也未能改变其市场份额遭挤压的现状:除了来自科技领域的竞争者 ,传统手表制造商也来分羹,这让Jawbone更加进退两难。

Jawbone UP3手环在京东的售价为1488元,竞品Fitbit Charge HR定价1298元。而小米手环定价只有79元,不到它们的十分之一,但它们的功能却大同小异。

来自咨询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的一位人士说,现在健身类的可穿戴设备被几个玩家垄断,小米与Fitbit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前者垄断了中低端市场,后者则占据高端市场的50%以上份额。“这让其他玩家的生存变得非常困难。” (编辑汪平、康逸,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