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大师平日怎样吃饭?

2015-12-08 08:35 法制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养生堂”大师平日怎样吃饭?

同是辛辣,为什么辣椒和蒜不行,唯独姜能驱寒?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生姜味辛辣性温,其主要作用是温中健胃,解肌散寒,发散驱寒,回阳,清热解毒。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医学著作《伤寒论》中认为,万病先从寒上起,而食姜,正好能御寒防病。这些医学古著,奠定了姜以“御寒”为核心的保健功能。

姜入肺、脾、胃经,虽说中医理论上它是味辛性温的,但在我看来它的性味应该更偏热一些,所以在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医生跟厨师都离不开它。在《伤寒论》中有一个治疗感冒发烧的名方叫桂枝汤,它是用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大枣几味药煎制而成的。此方既有桂的辛辣味,又有姜散寒的功能,辛辣酸温,能祛寒、止痛、活血。

不过有人可能会问,同是辛辣,为什么辣椒和蒜不行,而唯独姜能发挥效用?辣椒的辣是入肝经的,蒜的辣是入肺经的,而姜的辣是入脾经的,脾主四肢肌肉,所以用姜才是最容易散寒的。因此,要驱寒时,辣椒水、大蒜水都不管用,唯有姜糖水,好喝也有效。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激活脾脏功能,让寒结顺着毛孔往外发散,汗一出来,肌肉的僵紧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在中医里,姜也常作为中药的药引子使用。像在治疗心脏早搏间歇所使用的著名汤方炙甘草汤里,就使用了大量的生姜。在辛温散寒、鼓动脉搏方面,姜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根据现代研究,吃生姜还可以保持胆汁各种成分的相对平衡,姜中所含的姜辣素还可以降低胆汁中黏蛋白含量,增强消化。如果分析生姜的营养功效,长期吃姜还有益于预防胆结石,因为姜辣素还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最明显的功效是可以清除老年斑。不仅如此,姜还有止呕的作用。有些人一闻汤药就恶心、想吐,我们的老前辈有一个方法,就是让病人吃汤药之前,先拿姜片在牙上蹭一蹭,这样再喝汤药就不再吐了,防止恶心,效果显著。如此看来,姜,还真是让人“温暖”的食物。

早吃姜保健康,晚吃姜赛砒霜?

现在人身上多湿气重,导致许多疾病不明原因地产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也总是无缘无故昏昏沉沉的,所以我在近些年一直提倡扶阳去湿,养生就是养阳气,而姜在去湿当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味药。

姜因为颜色黄而入脾,所以才能散脾中之寒。古人认为,生姜入药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因而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御湿菜”,意思就是抵御湿邪的菜。

这里给大家推荐与姜相关的祛湿良方,冬夏各一道。第一道是菜品,叫做姜芽炒肉片,这是非常美味且具有食疗功效的佳肴,既能起到温中回阳的作用,又能解馋解饱,可作冬日的桌上佳品。只要在天转凉或者有家人受寒时,我肯定张罗这道菜来吃。

姜芽炒肉片

用新鲜脆嫩的姜芽,切成片后再切成非常细的丝,然后与羊肉片炒在一起。

因为羊肉也是辛温发散的,与姜芽在一起炒,则二者互相激发,可发挥更佳的效果。

另一道是常见的姜汤,非常适合夏天饮用。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冬吃萝卜夏吃姜”。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炎热的夏天还要吃热性的食物?实际上,人真正受凉,都是在夏天。

因为到了长夏季节,人体跟外界交换能量的通道完全打开,人的毛孔腠理都是张开的,汗毛孔要比冬天大两到三倍。所以天气热时,人体排出的脏东西多,进来的寒凉之气自然也多。夏天里人们还尤其喜欢吃冰凉的食物饮料,加上在公司或家里吹了一天空调,会感觉身体僵硬,浑身不自在,还时常觉得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身体受寒,实际上很容易患上所谓的“热伤风”。这时候,温热的姜汤大有用武之处。

姜汤稍稍凉一下,确定不烫的时候趁热喝下去,发出一身汗,体内的寒气湿气就散出来了,这时浑身也感觉轻松很多。

有了这一冬一夏的两道利器,祛湿便不是问题了。不过,过去有句老话说:“早吃姜保健康,晚吃姜赛砒霜。”其实没那么邪乎,只是因为早上生阳,人吃了温阳的姜会精神抖擞,而晚上应该归于静,人吃姜会因为姜的回阳,产生燥热,导致身体易热不容易入眠,所以要少吃燥热性的东西。白日里吃姜菜,饮姜汤,祛湿而无害。

吃辣椒为什么一定要连皮吃?

我国四川地区的人吃饭无辣不欢,多数人认为是因为四川多雨潮湿,需要辣椒驱寒祛湿,人们长久以来便形成了习惯。这个分析不无道理。从中医学的角度看,辣椒性热味辛,有很好的驱寒燥湿、温中、消瘀、健胃的功效。在我国西南、西北以及一些高寒地区,辣椒除了用来提味外,主要还是御寒的功效,吃辣椒容易发汗。

但辣椒对人体的功效不限于此。辣椒中含丰富的维生素E 和维生素C,此外还含有辣椒素,在红色、黄色的辣椒、甜椒中,还有一种辣椒红素,这两种成分都属辣椒所独有。辣椒素存在于辣椒果肉里,具有降低血小板黏性的作用,因此成为维护心血管健康保健食品的热门成分;而辣椒红素则存在于辣椒皮中,它与胡萝卜素类似,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因此吃辣椒一定要连皮吃。

但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地区,本来天气就很干燥,冬天室内有暖气烤着,如果我们身体内燥热内结,大便干燥时,就尽量别吃辣椒,不然很容易导致口舌生疮、大便干结,那身体就很不舒服了。

此外,辣椒的热辣还能促进肾上腺素分泌,提高新陈代谢,因此也被做成减肥用品。不过辣椒刺激性强,所以肠胃溃疡或心脏疼痛、胸闷者建议尽量避免食用。

相比辣椒,花椒的营养价值更为中国人所独享。花椒是没法儿出口的,就连离中国较近的日本人也不吃花椒。在国外,人们认为花椒含有毒素,吃多了以后嘴麻。但在中国人眼中,花椒是一味非常妙的调味品,将花椒炸香做成花椒油,是炒菜增香的奇物,其他任何调料也替代不了。

中医认为,花椒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积食、停饮、呃逆、呕吐、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脘腹冷痛、泄泻、痢疾、蛔虫、阴痒等病症。用花椒煮水泡脚有去湿的功效。已故的我国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就有一个花椒熬水泡脚的养生方法,它能很好地去湿、解毒、杀菌,治疗脚气。

过去在农村,卫生条件不是特别好,有的小孩可能会感染上蛲虫,引起肛门瘙痒,这时找几粒花椒擀碎,糊在小孩肛门处,可驱除蛲虫,效果非常好。痔疮患者经常用花椒盐水洗一洗肛门处,也会起到收纳的作用,杀菌、消炎、解毒。

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味花椒,碾碎、熬水、外敷,就可以用来调理三种病症。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也能用透其天然特质,并把它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见,辣椒与花椒的搭配,不仅造就一绝的口味,在保健功能上,也是互相增补,裨益人体。

柿子椒所含维生素C 在各类蔬菜中位居第一

辣椒引进中国后因为产地、培育方式、生长季节的不同,口味和辣度也不一样,又可分为黄辣椒、红辣椒、青辣椒等,在我国当数四川的朝天椒、黄金椒辣度为最。

辣椒辣,可偏偏中国人爱吃,有什么办法可以加以调和呢?中国人最擅长于此,智慧的人们总能想到办法,把食物不好的方面降服,让它迁就人们的口感喜好。

其中,把辣椒晒干了吃,就是一种“不硬吃”的智慧。将辣椒晒干碾碎,再佐以其他调料,便能冲淡火辣的口感,同时起到提味的作用。

小红辣椒最佳的食用方法就是如此,在过去,一般农村家庭里从市场上买回小红辣椒后都会挂在房檐底下阴干,吃的时候摘几根,碾碎或过油一炸,香气扑鼻。将碾碎的辣椒放入碗中,烧热油浇上去,就做成了在家自制的辣椒油,在夏日拌凉菜、凉面时,淋上一些,吃起来香辣爽口,十分增进食欲。

东北有道著名的凉菜——老虎菜,是将青辣椒与香菜用酱油、香油、醋、盐拌在一起,有的还喜欢添加点黄瓜丝,使青辣椒的辣味中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从而冲淡辣的口感。

四川有名的泡椒,就是将辣味十分劲爆的红辣椒、朝天椒等用盐水泡上一段时间,去掉部分辣性,反倒成了一道很鲜美的小菜——泡椒。在所有辣椒里面,也有别具一格的甜椒,它非但不辣,反而带着些水果的香甜口感。甜椒,也是我们常说的柿子椒,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多种维生素的浓缩物,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 在各类蔬菜中位居第一。

甜椒中青颜色的是青椒,它疏肝理气,对肝脏有良好保健功效。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成熟后的青椒就变成红色了,但基本的口感不会改变。如今人们越来越讲究健康生活,喜欢吃未经烹饪的蔬菜沙拉,甜椒,就是沙拉中的佳品。同是辣椒,口感却由清甜到极辣,但这些都难不倒中国人,我们总能找到最佳的办法,吃到风味恰到好处的辣椒。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