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
“作为文化产业尤其是出版行业的核心资源,版权已经越来越受到产业的重视,版权价值的挖掘也成为文化产业的共同课题,更是传统出版传媒产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关键利器。版权的创新创造和跨界多元运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版权与金融、版权与互联网、版权与消费的融合将进一步放大版权价值,‘抓版权、促转型’已成为文化产业各界的普遍共识。”在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殷秩松看来,版权之于文化产业,就如沙土之于城堡,必须牢牢的凝固守护好每一寸沙土,才能筑就牢不可摧的堡垒,“文化资源只有转化为可支配可控制的版权资源,才能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实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探索版权多元化运营模式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全媒体、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方式和图书销售模式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仅仅靠图书出版业务今天已经无法让传统出版传媒企业舒舒服服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客观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强化了传统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版权战略’成为了出版产业转型首选。” 殷秩松认为,版权战略转型升级的基础是盘清家底,做到版权资源的资产化和版权资产的产品化。
而不久前,国版中心所推出的“出版版权银行”,就是为传统出版传媒企业转型升级量身定做的一套系统。该系统基于资源——资产——产品的转化流程实现版权资产管理与运营业务流程的衔接,从资产数量、权利状态、运营状态三个维度建立规范、准确、有效的版权资产统计分析体系,通过“版权印”机制为出版传媒企业的版权资产运营扩展通路和渠道。这套系统已经被中央文资办指定的两家版权资产管理试点机构作家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所采用,得到了充分肯定。
在科学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谋求多元化运营是转型升级的目标和路径。就这一点而言,基于不同的机构类型和版权内容会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会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以文学作品为例,除了大家熟悉的数字出版以外,影视剧本改编和创作无疑是备受关注的文学版权转化运营方向之一。而由于影视行业长期存在的‘重演轻编’现象,创作者和改编者在劳动价值被低估和产业话语权不高的同时,还要时刻防备作品和创意被抄袭。我们在上海书展上正式启动的第二届中国影视文学版权拍卖大会就是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做出的有益探索。”
据殷秩松介绍,国版中心已经于去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影视文学版权拍卖大会,依托线上平台——中国影视文学版权交易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机制。对影视文学作品采用了严格审核、分级披露的机制,根据不同的交易阶段和交易相对方逐级披露不同内容,同时聘请专业化法律顾问团队构建了完备的交易框架,意在构建一个安全、诚信的影视文学版权交易体系。第二届中国影视文学版权拍卖大会结束后,国版中心整合线上资源继续进行了线上交易,真正体现了用互联网的方法解决版权价值发现、提升和放大的宗旨,既促进了市场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又让许多未成名的年轻文学创作者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另外,国版中心携手译言网推出的‘国际化图书众包出版平台’也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殷秩松说,译言网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开放协作翻译社区,以其50万注册用户和6万专业译者为基础,倾力打造并推出了以“开放版权——协作翻译——数字出版”为核心架构的国际化图书众包出版平台——“译言古登堡计划”。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使参与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独立译者”和“云端出版人”,策划、翻译、编辑、出版自己喜爱的外文图书,并获得版税收益。该平台目前已经完成了近500本图书的翻译工作,其中150本实现了电子出版和纸质出版。传统出版机构也可以介入其中,打造融合社会化协同的全新国际图书出版流程,快速完成从版权获取到众包翻译到编审出版的全过程。
“同时,由我们和跨界(北京)授权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授权产业服务平台’也为版权多元化运营所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殷秩松介绍,该服务平台致力于创新和集成授权交易、展会、教育、咨询、金融、维权等全方位服务,平台每年组织的拉斯维加斯授权展“中国馆”和香港授权展“中国内地馆”或许未来将成为众多出版机构争相亮相的重要舞台。品牌授权有效拓展出版产业边界、挖掘品牌和版权价值、促进出版与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展示,让人们可以看到基于版权内容的商品衍生、品牌推广、游戏改编、主题空间运营等多种切实可行的版权多元衍生开发的创新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对人们文化消费习惯的改变,版权内容已经逐渐摆脱了单一纸质出版物的局限,以更高效便捷、更强调互动参与和消费体验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可以想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出版传媒机构参加书展的繁琐工作将可能简化到只是一个版权许可的动作,而不需要把大量图书搬来运去。而书展组织者的图书销售工作,将可能做到依据版权方许可和购买者诉求,当时当地印刷递送交付。这就是版权的力量!”
谋求版权交易互联网化
由于全新的数字环境下的内容传播形式立体多样,同一内容要兼顾在不同媒介形式下的传播规律,文化产品研发、生产、贸易各个环节需要开放整合和协同创新,“版权治理”就成为贯穿内容创新过程的核心要素,版权流通形式具有极大的创新需求,借助互联网变革版权交易,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内容产业创新发展需要。
互联网时代,每天有海量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素材在网络上传播,版权变得与普罗大众息息相关。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版权价值的实现,版权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版中心趁势推出的“版权银行集群”就是国内领先的专注于版权集约化运营,构建互联网版权新型流通环境的有力探索。通过“版权印”机制,让版权和内容不再分离,通过全新机制实现线上版权快速流通配置,极大地提升优秀内容创造者或者权利人的版权价值。 “个人版权银行、媒体版权银行、中文视频版权银行、数字虚拟场景版权交易平台等一系列‘互联网+’版权交易创新模式,是国版中心响应中央号召,开展‘版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的一个具体举措,后续我们将陆续推出更多的线上虚拟众创空间。”在殷秩松看来,未来版权购买的资金构成也会更加灵活,比如出版众筹,“利用互联网众筹的方式筹集出版资金,不仅帮助出版社摸准了读者的口味,控制了印刷数量,降低了退书率,改善了现金流,还通过粉丝效应把一些小众或是专业类图书精准推送到了目标读者手上。”
以大众消费驱动版权升值
依托小羊肖恩卡通形象,由国版中心艺术家公盘和优扬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艺术﹒羊”项目创作了50只艺术羊创意雕塑作品,已经开启了全国巡展,并于今年10月选择优秀作品赴英国展出。巡展结束后,艺术羊雕塑作品将通过拍卖或者认购的方式进行公益募集,募集的善款将用于弱势儿童群体的艺术教育。
而作为英国国宝级舞台剧作品《战马》则采取了“文化消费券”的创新模式,搭载百度、京东、微票儿等主流优质互联网通道,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一些文化娱乐项目中来。由国版中心推出的“战马券”,除了可以兑换消费权益外,还具有“占款补偿”功能,同时这些认购的消费券还可以在版权交易中心的交易平台上进行转让交易,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消费体验。“文化消费券”是针对稀缺高端文化内容项目推出的互联网跨界尝试,通过这种跨界整合营销,以大众消费来驱动版权的升值。
“我们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趋向用户,以文化+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殷秩松说,“‘互联网+’不等于单纯的把业务做在互联网上,而是文交所从内到外根本性的转变。国版中心今年在做的就是文化交易互联网,它不是电商却像电商,看上去不是交易所,骨子里绝对是交易所。过去我们提出‘交易所+电商’,现在不加了,是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