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联合多家机构发布《2015年十大生活流言榜》

2016-01-18 19:48 环球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百度知道联合多家机构发布《2015年十大生活流言榜》

2016年1月14日,百度知道携手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蝌蚪五线谱,在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下,联合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生活流言榜》。

百度知道作为广大网友便捷获取知识信息的最大问答互动平台,其平台上生活知识类问答一直是网友关注度最高的领域。继盘点《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之后,百度知道继续发挥“用大数据发现流言”、“聚合大众关注发布辟谣效果”等优势,联合权威科普、辟谣机构,为广大网友盘点《2015年十大生活流言榜》,从百度知道海量用户数据中挖掘出最受百姓关注的生活流言TOP10。食物相克会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吗?人体内积聚着大量宿便吗?碱性食物能防癌、抗癌吗?……这些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在《2015年十大生活流言榜》中找到权威、科学的答案。

数据来源:百度知道

《2015年十大生活流言榜》是根据相关生活知识类问答在百度知道的搜索、关注人次进行统计排序的。最终入选TOP10的十大流言中,有九个关注人次都在百万以上,印证了榜单客观反映出最受广大网民关注的生活知识类问题。其中“食物相克造成不适、中毒,甚至死亡”以775万关注人次位居十大流言榜首。在2015十大生活流言中,除了第三条“人体内积聚大量宿便”,其余九条都是与饮食相关,充分印证了“民以食为天”的古训。

产生于民 服务于民 大数据用户画像解读榜单

除了依据关注热度筛选榜单,百度知道还借助数据优势,对2015十大生活流言关注人群做了用户画像分析。根据数据统计,关注2015十大生活流言的网民中七成是男性,女性仅占三成。这与一般人常识推断的结果有所不同,可能很多人觉得只有女性才会关注减肥、宿便等问题。考虑到用户上网习惯,可能大部分新用户会采用系统默认的男性来注册,所以导致男性关注人群远远高于女性。

2015十大生活流言关注人群性别分布

数据来源:百度知道

除了性别属性,百度知道还对十大流言关注人群的年龄、学历和地域分布属性做了数据解读。关注十大流言的网民近八成在19岁-35岁之间,也就是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遇到生活常识方面的困惑更依赖上网搜索来求证解决。在地域分布上,河北、广东、江苏三地分列前三甲。一方面,可能意味着这些地区的网友缺少相应的科学认知,另一方面,也代表着这些地区的网友更善于利用互联网去搜索、掌握科学知识。

2015十大生活流言关注人群年龄分布

数据来源:百度知道

2015十大生活流言关注人群地域分布

数据来源:百度知道

通过用户数据分析,百度知道为十大流言榜单提供了系统完整数据结构的同时,更期待能够为更多相关领域研究和用户调查取样提供数据支持,真正做到让大数据产生于民、服务于民,让数据在更好的服务民众中发挥更大价值。

扫除流言 传播真知 百度知道在行动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问答平台,百度知道拥有1.2亿日活跃用户,每天在百度知道上看问题、提问、回答的人次数达到4.1亿。为更好的破解流言、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百度知道推出知道日报、真相问答机、知道大数据等优质科普内容栏目。知道日报关注泛生活领域知识传播,拥有权威合作机构130余家、专业科普作者320余位,每日有超过400万人次浏览。真相问答机栏目专门收集、解答各类网络谣言,覆盖医学健康、食品安全、生活知识、自然界、科研实验、奇闻轶事等诸多领域。知道大数据栏目则通过海量数据连接人与信息,用数据图深入浅出的解读社会热点及民生话题,并在多平台展示发布。

为了给广大网友的提问提供更加权威、专业的回答,百度知道引入众多专业机构和专业从业者作为知道行家给予用户专业详尽的解答。目前已经有超过1.1万家(位)专业机构和个人成为知道行家。以北京国税12366呼叫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禁毒教育高校公益联盟等为代表的优质机构行家,已经为数以百万的网友提供了相关领域的专业解答。

《2015年十大生活流言榜》不仅对上一年度最受网民关注的流言进行了盘点解读,也正式拉开了2016年辟谣、科普等知识传播工作的序幕。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问答社区,百度知道将在科学辟谣领域更大程度发挥自身优势,联合更多的权威机构,为广大网民带来更多科学知识与真相!

附:《2015年十大生活流言榜》

1.食物相克造成不适、中毒,甚至死亡 (关注人次:775万)

流言:食物相克造成不适、中毒,甚至死亡。

真相:两种食物同吃,它们的化学成分相遇有极小概率产生拮抗作用,发生化学反应,但不足以影响人体健康。所谓的“食物相克”后果多是由食物不洁或烹调不当造成,而且过量食用单一食物也会造成同样后果。

2.过午不食/不吃晚饭,能健康减肥 (关注人次:580万)

流言:过午不食/不吃晚饭,能健康减肥。

真相:人长时间处于空腹状态下,调节体重的两种激素含量将大幅偏离正常值:能够增长食欲、刺激饥饿感、加速胃排空及胃酸分泌的脑肠肽会急剧增加;能够减少食欲、抑制脂肪细胞合成的瘦素则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下人更容易发胖。

3.人体内积聚大量宿便 (关注人次:389万)

流言:正常人体含有3-6kg宿便,肥胖便秘者体内有7-11kg宿便。

真相:宿便并非医学术语,更像是营销概念。人每天所摄入的食物量即便全部不吸收也不可能有流言所说的6kg之多。一旦大肠内壁暂存粪便过多,肠壁压力感受器就会向大脑报告需要排便,产生便意。除非你刻意憋着,否则体内不可能积存很多粪便。

4.隔夜菜会大量的产生亚硝酸盐,食用致癌 (关注人次:276万)

流言:隔夜菜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食用致癌。

真相:实验表明,一盘未经翻动放入冰箱的新菜,亚硝酸盐含量仅从3mg/kg增长到7mg/kg,远低于“亚硝酸盐在各种加工肉类中的残留量不能超过30-70mg/kg”的国家标准。而癌症病因复杂,并不能确定微量的亚硝酸盐在体内转化成硝酸胺就一定会引发癌症。

5.肉类加工品致癌 (关注人次:195万)

流言:加工肉食致癌。

真相:世卫组织回应,肉类加工品被列为1级致癌物,只表明“已经有足够的医学证据和动物实验证明它致癌”,实际上肉类致癌的风险或能力非常低,控制摄入量就好。因此,放弃吃红肉完全没必要。

6.常温牛奶营养价值低 (关注人次:174万)

流言:常温牛奶营养价值低。

真相:牛奶的营养价值在于富含钙和蛋白质,常温奶或低温奶经受热加工消毒后,会损失少许原本含量就非常低的维生素,对人影响极小。因此,无论是常温奶,还是低温牛奶(巴氏奶),其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并无差异。

7. 草莓有乙草胺残留,吃了致癌 (关注人次:133万)

流言:草莓有乙草胺残留,吃了致癌。

真相:正常情况下,种植草莓用不到乙草胺。我国对乙草胺的检出规定十分严格,只允许在糙米、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中检出,残留量限定也更低。而且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国家毒物学研究项目现在都未将乙草胺列入可疑致癌物清单。

8. 碱性食物能防癌、抗癌 (关注人次:122万)

流言:碱性食物能防癌、抗癌。

真相:人体体液有很多种,酸碱度也各不同,以某种体液在某一时刻的酸碱度来衡量所谓体质的酸碱性是不科学的,而且食物也无法改变体液的酸碱度。肿瘤也有很多种,诱发因素各不同,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并没有人体酸碱性和肿瘤诱因有关的科学论证。

9. 食品添加剂=毒药 (关注人次:110万)

流言:食品添加剂=毒药。

真相:正规食品添加剂,其成分和添加量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论证,目的是为了更好更长久地保持食物的状态和营养,正常食用无损人体健康。而添加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均是不法商家超量添加、错误使用或违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导致的后果。

10. 食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荔枝,引发手足口病 (关注人次:59万)

流言:食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荔枝,引发手足口病。

真相:我国农业标准规定荔枝采摘后可用漂白粉溶液或规定种类的杀菌剂浸泡,但其中不包括福尔马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粪便或受污染的物件,这与处理荔枝的药水没有任何关系。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