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邢燕
14岁的壮壮,被严重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折腾得苦不堪言。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科合作诊治发现,壮壮的病根原来是先天性梨状窝瘘。春节前,彻底摆脱了疾病困扰的壮壮开心出院了。
壮壮曾经于2015年9月28日晚入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普通病房,症状主要是发热伴左侧颈部肿痛。儿科初步考虑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
9月30日,壮壮颈部包块出现波动感,加强抗感染级别后效果不大。当夜,儿科与普通外科、耳鼻喉科会诊后,考虑为甲状腺脓肿。甲状腺发生脓肿非常罕见且疾病进展凶险,属于急危重症,可危及生命。壮壮当时感染中毒症状很重,需尽快穿刺确诊。晚上10时,超声诊断科主任崔立刚赶到医院为壮壮行穿刺。病变部位离气管较近,一旦脓液进入气管将可能导致窒息。儿科两名医生、一名护士随时准备抢救,崔立刚主任凭借精湛技术成功完成穿刺,从脓肿处抽出约50ml土黄色脓液。
甲状腺有完整包膜、丰富的血液供应和淋巴灌流及局部高浓度的碘离子,极难发生化脓性感染,结合壮壮7岁时曾有过左侧甲状腺肿痛及病变,儿科考虑他可能患有先天性梨状窝瘘并由此引起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梨状窝瘘是一种少见的颈部鳃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颈部感染或化脓性甲状腺炎,临床极易误诊。食管双重造影和在甲状腺局部注射显色剂检查,确定了医生的判断。
为避免甲状腺以后发生感染,得先把壮壮的急性期炎症控制住再进行手术。2015年10月15日,壮壮痊愈出院,儿科一直电话随访他的健康状况。2015年12月24日,壮壮住进耳鼻喉科病房,29日,耳鼻喉科副主任王丽主刀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后诊断颈部肿物为第三鳃裂瘘管,该瘘管上至梨状窝水平、下至甲状腺下缘,又称为先天性梨状窝瘘。正是这一瘘管的存在,让病原微生物容易进入甲状腺从而引发患儿7岁时和3个月前的化脓性甲状腺炎。术中,医生成功分离瘘管并予切除,避免了日后甲状腺再发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