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什么,外卖小哥送到家;想穿什么,淘宝上逛逛即可坐等快递……随着移动端应用爆发,办年货,也有了新选择。APP下单,超市有人帮跑腿,直接省去外出堵车、结账排队的烦恼。
昨日,记者跟随一家超市APP的“专职”员工体验办年货的“新方式”。
手机下单 “免逛”超市购物
在京客隆京源店超市西侧出口外,一个柜台配着货架和冷藏柜,就是这家超市两个月前新增的部门——电商部,作用是代客“跑腿儿”。顾客在APP上直接选购门店里的商品,门店负责采购和配送。
记者看到,这里挂着一张用红线划出区域的地图,下面写着一行字“配送范围”。办公桌上还摆着一些宣传海报,写着“下载APP,门店2小时自提、配送3小时到货”的字样。
田青正是门店里少数的电商专职员工之一,拿着同事刚刚交给的订货单,推着购物车,轻车熟路地通过员工通道进入超市,穿过购物人群,直奔奶制品区。“2箱牛奶、2个鸡蛋礼盒”是这单的全部货品。
由于顾客已经在APP端直接付款,田青正就不用在收银前排队等上十几分钟结账,而是由出入口的保安核对了一下取货的单据和商品后,直接回到“电商部”。
送货前再次确认 顾客还能加单
在超市出口“值守”的另一名同事,负责将商品再次核对一遍。“主要是看数目对不对、保质期和货品的外观。顾客毕竟不是上门购买,我们代买也得让顾客称心满意。”
田青正也没闲着,他拨通顾客留下的电话:“您好,您要的东西备齐了,请问还要别的商品吗?”这是门店对员工的硬性要求。“目前电商平台上都是各门店的共有商品,种类上还是比店内实际商品少一些。”超市电商业务的负责人刘经理告诉记者,“所以我们要求员工在送货前,一定要询问顾客是不是还要别的东西。也算是附加服务。”
通过电话,这单的买家果然追加了两袋大米。田青正又跑回销售区拎了两袋精装米出来。然后将货品装到“货运专车”——一辆漆有超市字号的电动三轮车上,准备去送货。
设3公里配送范围 保证时效
到了约定地点后,田青正打电话通知客户。等顾客逐一核对了商品后,在配送单上签字,并接收发票、商品,这一单配送算是完成了。从接单到配送,只用了1个小时左右时间。
该顾客说,过年前单位一直加班,又不想下班后再去超市挤,就想起前几天超市推广的APP来了。“比起网络超市,还是实体店的更放心,时效也有保证。”
延伸 省下上门采购时间 不再排队结账
平时吃穿用上网采购,但是年底到超市采购年货,也成了很多市民多年来的一种习惯。不过,扎堆结账排队,确实也正在遭受人们的吐槽。
“就跟打仗似的,比上班还累。”一位已付完款正蹲在地上打包商品的顾客说,上午10点多就来了,这一转悠就几个小时过去了。卖场里虽然人多,但还能走得动。不过,几乎每个收银台前的队伍都是能“甩进”卖场的长度。记者目测一下,几乎每一条收银台后都有四五十人排队。
O2O省去了顾客上门这一环节,却比传统的“送货上门”赢得了更多的客源。在京客隆开设这一业务之前,另一家本土超市巨头——物美集团也已与多点合作开展了O2O业务。
“APP下单用户增长非常明显,平均销售量已占到门店销售的20%左右。目前春节期间,单店的客单数每天也能达到1000单左右。”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乔红兵表示,目前,来自APP的订单已经是超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源。
用户多为年轻消费者 今年各大超市将普及
京客隆、物美等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使用这一业务的大多是中产阶级和年轻的顾客。“一般是30多岁,工作较忙、已经成家的消费者。”京客隆负责电商业务的刘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对价格不太敏感,更需要方便和准时的服务。与喜欢逛超市的中老年消费群并不冲突。”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家乐福等多家超市也表示,正在研究O2O业务,预计最快今年晚些时候也将推出。届时,这一业务将成为实体超市的新增长点。
文/记者 张鑫 摄/记者 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