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聪明伶俐,人们很早就注意训练猴子来为人服务。
驯猴最初是为了娱乐。晋人傅玄《猿猴赋》写道:“戴以赤帻,袜以朱巾”,让它“或长眠而抱勒;或嚄咋而龃断,或颙仰而踟蹰,或悲啸而呻吟。既似老公,又类胡儿。或低眩而择虱;或扺掌而胡舞”。傅玄以生动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猴子表演之情状。
最早的驯猴人是五代蜀中的杨于度。一次,皇宫里饲养的猴子逃散,宫中太监捉了3天仍未捉获。于是,请来杨于度,他指挥着自己驯养的10只猴子,一声令下,就把逃散的猴子“捉拿归案”。
猴子唱戏。《清稗类钞》记载,清代凤阳韩七训练了一个猴子剧团,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击鼓鸣铮都是猴子,令人佩服。清代满族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耍猴儿》也载:“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可见,在清代排演猴戏很普遍。
当代人驯猴为人服务的例子很多。如浙江绍兴一带,人们训练猴子上山采野生兰花叫卖。海南琼州一带,药农们训练猴子上山爬崖采摘野生燕窝。香港唯一一只获渔农自然护理署发牌由人饲养的猴子金鹰,其主人以卖药为生,金鹰就在主人卖药时表演。国外驯猴为人做事的也很多。如英格兰医疗中心以猴子当护士,能干病房的一切工作。利比亚有家餐厅驯养猴子当服务生,穿着侍者的衣服,戴着白色手套,嬉皮笑脸地为顾客服务。美国还有家名为“援助之手”的机构,专门训练猴子为瘫痪、伤残者当“保姆”。
猴子虽然聪明伶俐,但很淘气,心思很难集中,因此驯猴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现在,有关法律也禁止非法驯猴、虐猴等行为,但作为一种“文化”,仍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