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国,创业已经成为一股风潮。上市,是大多数创业者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项目会遭遇滑铁卢,能够成功上市的更是屈指可数。
新三板首支企业级SaaS移动销售管理股、在近6000家挂牌企业中排名第35位、市值达40多亿人民币……六年打拼,和创科技头上已经笼罩了如此多的光环。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它的成功?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创业者借鉴?和创科技创始人刘学臣说,创业要成功,事、人和钱都得靠谱。
选对赛道 提前入局“蓝冰市场”
和创科技创立于2009年,是国内最早涉足移动销售管理的企业,也是在国内首次提出“移动销售管理”理念的企业。
据和创科技创始人刘学臣介绍,当时移动智能终端远未普及,也称不上“智能”。“但是我认为,移动智能终端未来一定会取代pc,成为企业办公的标配,就像pc取代了纸。”当时,和创科技确定了要做“三一工程”:使用一种工具(移动智能终端),运用一种模式(垂直SaaS模式),解决一个问题(企业的销售管理问题)。
企业级移动销售管理,在当时是一条未被人关注的赛道,刘学臣形象地称之为“蓝冰市场”。“在企业老总、法人、销售总监的脑袋里,移动智能终端是浏览的工具、玩游戏的工具、支付的工具,没有人认识到它能成为企业管理的工具,他们的思想就像一块坚冰,需要我们不断的敲打才能融化。”
时间过去了六年,企业级移动应用逐渐得到关注,成为业内人士期待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但在刘学臣看来,企业级移动应用的“蓝冰市场”还远未热起来。刘学臣曾把“蓝冰市场”的融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9-2015年,市场是坚冰一块,只有企业去找客户;第二个阶段是2015-2017年,冰开始融化,企业和客户互相找;第三个阶段是2017年以后,冰完全融化,大量客户找企业。“现在,企业级移动应用才刚刚起步,不管是和国内消费市场还是和国外市场相比,差距都太大,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当企业批量上市、当市场出现百亿美金市值的企业,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才是真的迎来春暖花开。”
真正解决企业“痛点”是王道
选对赛道,能不能跑赢,还要看赛车手的车技。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能否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刘学臣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企业的软实力没有增强,企业的信息能力、效率能力没有得到改善。“在目前这个产能过剩、人力成本上涨的时代,中国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销售!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也是销售!那我们就来帮助企业解决销售的问题。”
销售都在哪儿?客户在哪里?销售人员都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和创科技基于中国几千万家企业的销售管理问题研发的红圈营销移动销售管理解决方案,全面解决了企业销售团队的拜访计划、客户管理、数据报表和沟通协同的需求。不同于传统软件企业的定制化开发,红圈营销采用SaaS模式,费用更低,操作更便捷、更高效。除了通用版本,红圈营销还基于快消、农牧、医药、服装与建材等行业的特性需求开发出了行业标准化模块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目前,和创科技已经为国内40余个行业400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其中包括新希望六和、燕京啤酒、三元食品、拉卡拉、中粮米业和复星医药等大型知名企业,其服务的付费企业客户、年销售收入和续费率等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企业级应用领域最豪华股东阵容
资本是关乎创业公司能否生存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很多创业公司消失在了融资的路上。而企业想到登陆资本市场,也要首先获得资本的青睐。
和创科技可以说是一家有“背景”的企业,背后集结了国内一线企业家和投资机构的力量,其股东团队之豪华,堪称投资界的“国家乒乓球队”。
在业内,雷军是出了名的“人不熟不投,事不熟不投”。作为和创科技的天使投资人,雷军当时认为,和创科技是他所看过的近200家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市值过10亿美元的公司。事实证明,和创科技的发展将大大超出雷军的预想。
2013年是复星集团启动移动互联网战略的一年,他们首先拥抱的企业就是和创科技。自2013年首次投资后,和创科技每轮融资复星集团都会持续跟投,是和创科技最大的机构股东。除了出资,复星集团在其他方面也给了和创科技很多助力,例如促成与钉钉的合作。刘学臣入学湖畔大学,也是因为复星集团郭广昌的大力推荐。
除此之外,中关村管委会、湖北高投、东方富海、新希望集团、中信金石、正和磁系等多家知名企业也是和创科技的股东。在挂牌新三板前,和创科技先后获得了六轮融资。挂牌新三板的当月,公司就发布了定向增资公告,王亚伟、陈发树等赫然在列。
企业的成功,偶然中有必然的因素。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创始人最能体会。2月25日,在由和创科技联合复星昆仲、东方富海、新华都商学院联合举办的“2016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产业论坛”上,刘学臣将深入地解读和创科技的新三板之路。届时,业内诸多大伽也都将悉数到场,探讨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场行业盛宴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