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谊医院 郑杨
市疾控中心通报,截至目前,本市流感病毒活动强度仍处于高发病水平,流感病毒高峰较往年有所后移,且以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流感和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为主。由于流感传染性较强,由流感病毒导致家庭和集体单位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仍将持续存在。
的确,“感冒”是人们近来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让不少人遭罪,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婴幼儿和体弱者反复感冒,咳嗽不愈,大大影响了健康。
分清风寒和风热
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陈海明说,近1个月来,中医科接诊的感冒患者明显增多,病人中有发热、恶寒、后期表现为咳嗽痰多等症状的患者;也有些患者体温并不高,但咳嗽多日不愈,经X光片检查,有的人已发展成肺炎。中医科医生针对不同病症,分别采用如小汤剂、膏剂的穴位贴敷疗法、大众化的拔罐疗法、针灸疗法、耳穴疗法(放血、贴敷)、足浴疗法,效果不错,多数患者服用汤药3-5副后,病情明显好转,一般几十元便可解决问题。曾有一对不到3岁的双胞胎姐妹,因感冒打点滴数天,花费数百元却仍不见好转,服下3副小汤药后体温就降至正常,症状也明显减轻。
中医认为,感冒主要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往往是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时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显,舌不红,治疗时常采用辛温解表法。而风热感冒主要是发热重,恶寒轻,咽干而痛甚至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流黄稠鼻涕,口渴想喝水,咳嗽吐黏痰,治疗常用辛凉解表法。
有痰不宜养阴清肺
从中医的角度看,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一概称之为外邪。外邪侵犯到肺,才有咳嗽与咯痰。肺是五脏之中一个娇嫩的脏器,经不起寒、热、燥等外邪的影响,肺气不利就会出现肺气上逆的症状,如咯痰甚至喘息等。所以,中医对咳嗽的治疗方案是,有外邪时需区别寒邪与热邪,寒邪用温散,热邪用清散,总之要把外邪驱逐出去。一般在咳嗽早期(也就是急性期),宜用宣肺药,使外邪不致闭藏于内,便于痰液排出,咳嗽也就自然停止了。对于后期咳嗽的患者,中医多采用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的方法。对于小儿高烧不退,可采用耳穴放血或耳穴贴敷疗法,效果很好。
感冒咳嗽虽是常见病,但用药大有讲究,切忌擅自滥用。陈大夫说,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只要有痰,则不宜用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膏或养阴清肺口服液等,如若用错药反而会加重病情。值得注意的是,受凉、熬夜或处于疲劳状态时,易感受外邪而发病。过食辛辣食物同时受寒气侵袭,也易患感冒。因此,在感冒多发季节,应尽量避免上述诱因。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