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未来更多聚焦实体经济

2016-03-11 08:36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众创空间未来更多聚焦实体经济

记者 饶强摄 

昨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主题,就科研经费使用、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全社会科研投入77%来自企业

万钢介绍说,去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14000亿元,77%来自企业,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方面,企业已经开始牵头高铁、核能、特高压输变电等重大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也反映在区域创新上,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0多个高新区去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对于不少科研人员反映科研经费不好用的问题,万钢指出,高校院所接受企业的横向委托项目,如技术开发、服务、咨询、许可等,法律都已经明确规定其属于市场委托行为,按照合同约定和会计法的规定来操作,而且结余分配可以按照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来实施。从实际情况看,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落实到位,下面的工作就是一步一步把它落实到位,使科研人员能够有获得感。

500家众创空间获国家支持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钢首先给出一个重要数字:全国已经有约500家众创空间获得国家各类支持,和原有的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一起,形成了一个创业体系。

万钢说,怎样更好地发展众创空间,使它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我们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考虑的重大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本月发布的相关指导意见,要求众创空间在未来发展中更多聚焦实体经济,更多用科技成果来带动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升级,更多面向市场新需求和潜在需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屠呦呦铭记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

“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奖,全国科技界同仁都感到十分振奋,十分高兴。”万钢说,在征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同意后,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一颗小卫星还以屠呦呦先生来命名,作为科技界对她为科学事业、人民生活改善所作出贡献的永久性纪念。

他说,屠呦呦先生的成绩已经铭记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正如屠呦呦先生所说的,她的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的集体荣耀。我国科学家高风亮节,他们不计较个人名利,为了科学事业而奋斗,为了百姓急需、国家紧迫的问题贡献力量,这些都是科技界后辈要永远铭记、认真学习的。

人工智能使人类劳动往更高级发展

谷歌AlphaGo和韩国李世石九段围棋对决的新闻这几天刷爆了朋友圈,万钢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也回应了记者的相关问题。他说,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很高兴,机器人按照预定的程序完成繁重和复杂的劳动,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更高级的就业。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劳动往更高级的状态发展。

万钢说,从下棋的角度,我还是喜欢与人对弈。因为除了背棋谱外,对弈还有很多的随机性、未知性和情绪因素,这样可能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和人的交流仍然是人类活动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作者:范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