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App究竟是春药还是毒药?

2016-03-14 17:20 驱动之家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超级App究竟是春药还是毒药?

最近卸载了几个应用,滴滴出行、京东、大众点评。

我使用这几个应用的频率大约是3-4次/周,京东可能再低一点。之所以卸载,因为我发现,在支付宝里用滴滴叫车,只多了一个步骤,在微信里上京东购物,也只多两个动作。

这让我想到,像微信和支付宝这样的超级APP,究竟是春药,还是毒药?

超级App究竟是春药还是毒药?

哪些APP能被称为超级APP?

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月,微信、QQ、手淘的月活跃用户超过3亿。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数量是6.2亿。也就是说微信、QQ和手淘的用户占中国手机网民的50%以上。

从用户规模上看,这三个产品最具“超级APP相”。但这并不是唯一指标。比如月活跃用户比腾讯视频少的支付宝和手机百度,就更有成为超级app的潜质。

APP的功能不同决定了其张力不同。要想成为具有孵化能力的超级APP,要么是用户上网的起点,比如百度,用户搜索之后会有一系列动作。要么是用户上网的终点,比如支付宝,打车(滴滴)、购物(天猫)、外卖(口碑)等消费行为,最终都要以支付作为结束。

与超级APP合作,获取用户是首要目标。京东是很典型的例子。

根据财报分析师会议上透露的信息,去年上半年京东有20%的新用户来自微信和QQ,“双十一”当天有一半新用户来自微信和QQ,CFO黄宣德称微信和QQ“越来越成为新用户的主要渠道”。去年四季度的财报分析师会议上,京东表示“腾讯的这两款产品仍然在不断给京东带来稳定的流量,对GMV以及其他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

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转移到三线甚至更低线的城市。在低线城市的争夺中,强悍的地推团队固然重要,借助QQ这样历史悠久、用户分布广泛的超级app同样重要。京东就表示,微信和QQ带来的流量中,来自低线城市的比例较高。

但硬币总有两面。超级APP同样是“双刃剑”。

加入超级APP,等于把流量的主动权拱手让人。互联网公司都希望对流量有绝对的掌控力。2007年淘宝宣布屏蔽百度,禁止百度爬虫抓取淘宝上信息。2013年7月淘宝关闭对微信的数据端口。这些举措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避免在流量上受制于人。

从来没有试图借助支付宝来扩张的美团,也一路做大,并在与大众点的合并中占据主导。这也表明超级APP的支持并非成功的必要条件。

或许京东、大众点评可以不考虑流量问题,但却不能不考虑品牌的存在感。在微信里,京东叫“购物”,大众点评叫“吃喝玩乐”。这并不妨碍用户使用,但却影响了认知。长期下去它们可能面临一种风险,就是从一个产品,变成超级APP的一项功能。

做一个产品,还是做一个功能,这是加入超级APP前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你已经达到有超级APP愿意接受你的程度,而这时候选择权可能已经不在你手中了。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