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创新:“十三五”提高我国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

2016-03-15 10:53 深圳特区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质量创新:“十三五”提高我国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

质量创新就是要满足持续变化的需求。对需求方而言,质量不仅是分层次的,也不单纯是个性化的,尤其是对一个个人来说,随着收入、偏好和信息来源的变化,质量需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分析,质量创新的表现就是不断地持续变化,这种变化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突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再次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根本转变,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规划》的说明中,所提出的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实际上,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提出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和效益基础上,这一次的“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出这一指导思想,既表明提高质量的特殊重要性,也表明提高质量的困难程度。

回顾我国近二十年来,尤其是“十二五”这五年来,无论是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还是微观的产品服务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总体质量的现状,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都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也存在诸如严重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质量差距和问题的原因,既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性,也有质量发展本身在路径选择和发展战略上的不成熟。质量发展本身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质量创新能力不够,只是简单地因循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老路,主要是模仿式地引进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标准和认证方法等,而没有以“效益”为中心,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实现质量的创新性发展。质量创新的滞后,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发展质量的根本性转变,就必须以质量创新为重要的驱动力,通过质量创新实现我国发展质量的提高。

质量创新就是通过技术、管理和文化等多种方法,实现固有性能持续不断地改变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使用方的需求,并最终实现更高的效益。质量创新的本质是满足需求,而不是简单地提高性能标准,或者单纯地降低缺陷,更不是不问需求地埋头于管理体系本身的提高。可以说,质量创新就是消费者和使用方能够用更高的价格,所表现出来的满意度;管理体系和过程控制,只是实现满足需求的手段,而绝不是目的。

质量创新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质量创新的目标是满足多层次的多样化需求

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驱使人们不断消费的基本原因,还是对哪怕性能相同产品的更高质量需求,也正是因为质量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发展性,才不断地扩大了总需求,并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总量的增加。因而,质量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正是由于质量这一要素的投入和不断地提高,才促进了经济不断地发展。质量的本质含义,就是要不断地去满足需求。质量之所以能创新,就在于需求本身不是标准化的,也不是唯一性的,需求除了安全、健康、环保和通用规范这些一般性的特征之外,更多的是差异化的、个性化的和不断变化的。

质量创新就是要满足多层次需求。由于人们收入的不一样,偏好的多样化,质量信息传递的差异性,会导致人们对质量的需求出现多层次性。高收入阶层更倾向于购买高品质的产品,中等收入阶层更倾向于购买大众化的精品,低收入阶层更倾向于购买满足基本功能的必需品。实际上,就质量创新而言,这三种需求都是等价的,在质量水平上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因为,更高品质的产品,甚至包括奢侈品,不一定有更高的质量收益,这是基于购买人群和数量太少而决定的。而那些从质量标准上来看,似乎更低的产品,却由于有更多的需求,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质量收益。我们国家生产的很多加工贸易产品,看起来似乎质量并不高,但却能大规模销售到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些国家和地区,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低价的产品,更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要。这些加工贸易产品,当然也可以提高生产标准和建立自主品牌,但是由此增加的成本和因而提高的价格,不一定就能被更大规模的消费者所购买,质量提高的溢价抵消不了由于消费总量下降而带来的损失。理论分析可以证明,质量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更能恰当地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才是更好。

质量创新就是要满足个性化需求。人们之所以对同样性能的产品,支付不一样的价格,原因就在于这件产品满足了个人对不同款式、色彩和型号的需求。也就是说,产品越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就会有更高的溢价。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具体功能的需求,而越来越具有社会身份和人群划分的意义。这样一个消费时代的特征,在质量上就表现为更多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另外,由于科技的创新,生产方式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也能更好地满足产品质量个性化提供的实现。从理论上来讲,固守单一的质量标准,并不能实现更好的质量收益,只有更加多样化的甚至是个性化的质量标准,才能实现最大化的质量收益。

质量创新就是要满足持续变化的需求。对需求方而言,质量不仅是分层次的,也不单纯是个性化的,尤其是对一个个人来说,随着收入、偏好和信息来源的变化,质量需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分析,质量创新的表现就是不断地持续变化,这种变化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突出。美国苹果公司之所以能获得每年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不断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每年新推出一个新升级产品的版本,这种版本的升级就是产品质量满足持续变化的需求,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营业利润和收入。大量的质量实证研究表明,固守某些不变的质量性能和标准,并不能获得消费的增长,而正是按照合理的使用周期不断变化的质量供给,才能获得更高的质量收益。

B

质量创新的本质是实现更高的效益

质量创新的最终衡量标准就是效益。质量之所以能够实现创新,就在于它始终着眼于为消费者和使用方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作为质量的供给方,如果所提供的质量性能与其他产品是一样的,而没有任何自己独到的创新,那实际上只能成为一个同质化的产品,也只能有同质化的定价。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一个同质化的产品,利润一定是趋近于零的,甚至是亏损的。这就是我国的市场中,为什么充斥着大量的同质化产品,而不得不打价格战的原因。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有更高的定价,获得更高的利润,就要生产具有异质性的产品。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要建立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是因为只有提高质量才能最终提高效益。

质量创新中的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质量创新的实现,当然需要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包括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以及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标准、认证和检验检测等手段。但是,在质量创新的过程和实现中,这些管理体系和控制方法的应用都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质量创新的手段。也就是说,确定什么样的控制标准,达到什么样的检测指标,运用什么样的管理体系,都不是绝对的。管理本身只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能否创造更高的质量效益。从我们国家的管理实践来分析,质量之所以长期得不到真正的提升,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质量只是陷入在具体的管理之中,表现出严重的为管理而管理的偏向,离开了通过创新实现质量效益的这一根本。

质量创新就是消费者购买之后的满意度评价。作为质量的供给方来说,其对质量的检验和控制,实际上是生产主体在主观上对自我的评价。只有将质量的供给转化为消费者真实的购买,才是消费主体在客观上对质量的真实评价。因而,在质量主体的关系上,生产方的质量评价是主观的,需求方的质量评价才是客观的。质量创新关注的焦点,就是消费者是否购买,特别是购买中所给予的价格评价。

C

质量创新的方法是大数据的应用

质量创新是要通过对需求的满足和引领,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益。在我国进入消费时代的背景之下,由于产品竞争激烈,而导致对需求的满足越来越困难。仅仅依靠管理体系的应用,只能做到降低成本,或减少损耗,而并不能真正的满足需求。更严重的是,如果只按照政府行政部门所发布的标准来生产,那更是只会生产出一堆同质化的过剩产品。这就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实现质量创新。

质量创新最重要的要素是大数据。质量创新的本质就是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和持续变化的消费需求,这些需求并不是抽象的,也不是一些不可捉摸的概念,而是表现为可以数据化的行为、偏好、价格、数量和调查结果。这些消费者的需求表现既可以是文本形态的,也可以是音频和视频形态的,甚至也包括产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性能指标。那么这些在互联网时代和物联网时代,正在大量涌现的与产品质量相关的素材,经过处理后加总起来就表现为质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海量化就是大数据。因而,要实现质量创新,从根本上就是要获取尽可能多的反映消费者需求的大数据,拥有的实时的大数据越多,就越能够在质量性能上快速地、准确地和多样化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质量创新只能来源于质量大数据,质量大数据是质量创新最基础的要素。

质量创新的大数据能够显著地减少信息不对称。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成熟,以及市场还不能真正地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市场质量信息的不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信息会由于不对称,而减少买卖的机会和交易的数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市场的消失。质量创新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掌握尽可能充分的质量信息,这样才能实现质量供给而带来的效益增长。大数据的出现,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状态,特别是了解其他消费者在使用产品之后的质量评价,从而极大地减少因为信息误导而导致的质量损失。同时,企业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数据,向消费者传递更为准确的质量信息,实现质量创新所带来的效益增长。

质量创新中各类资源的配置依托大数据的支撑。质量创新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只有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带来质量性能上的突破。同样,质量创新也离不开管理的创新,管理的过程控制不仅能够降低成本,也能实现质量创新所需要的各项标准规范。此外,质量创新也离不开服务的创新,随着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增长,质量的“硬”创新越来越离不开服务的“软”创新,服务的不断升级和内容更新,带来了质量整体上的创新。但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并不能自动带来质量创新对需求的满足,只有当这些创新真正的是适应需求,并且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时候,这些创新才能支撑质量创新的需求满足。

(作者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作者: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