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象得到么?从地下车库到天花板,再到办公室里的书架储物柜,放置的不是鲜花绿植,而是肆意生长的水灵灵的蔬菜水果。
农业是什么?在人们以往的印象里,是粮食,是菜,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收获。不过,如果你去一趟正在昌平举办的北京农业嘉年华,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现代农业:地下车库种蔬菜、水果追着阳光跑、鱼和菜叶能共生……当农业遇上科技,会为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就让我们跟随农科院研究员的设计脚步,提前感受一下“创意农业”的魅力吧。
入地
地下车库种蘑菇
不用土壤靠灯光
地下车库可不是黑漆漆、只能停放汽车的模样,墙壁四周摆放着种植架,红色和蓝色的LED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蘑菇、罗勒、荆芥等植物正在缓缓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在地下车库这个相对密闭不透光的空间里,植物却能长势旺盛,与LED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来,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线波长在400到700纳米左右,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正好就是红色光和蓝色光,所以地下车库里选用的LED灯绝大多数都是红色和蓝色,既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光照需求,还能成倍提高作物产量。
走近点儿看,这些植物竟然不是生长在土壤里,而是营养液里。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都由电脑自动控制,智能化调节,让生活在封闭环境里的植物能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
员工可以认养地下车库里的蔬菜种植架,架子上方的摄像头可以与手机里的智能软件实现实时联动,只要打开软件,就能随时看到蘑菇的长势。
上天
天花板上跑草莓
高空缆车追逐阳光
来到办公楼层,头顶上的盆栽草莓也开始了一天的运动轨迹。这其实是一套先进的旋转追光系统。每一盆草莓都用挂钩挂在高空轨道上,分布在办公区域的正上方,特殊的静音处理,让人听不到噪音。轨道的起点在低处,逐渐上升到高空,在空中周转一圈,最后又逐渐回到起点,呈封闭循环状。整个系统开启时,植物会以每秒钟10厘米的速度在轨道上缓缓移动,一盆盆草莓如同坐着缆车,排着队在空中徐徐绕圈……不仅公转,还要自转,哪个方向日光充足,系统就指挥植物往哪个方向走,一直到太阳落山才作罢。
另外,轨道上还设有灌溉点,可以定时给植物补充营养液。植物能不能长好,光照条件很重要,光照时间较长的,长得就茂盛;光照时间短甚至没有光照的,长势慢且较为弱小。和地下车库种菜需要人工创造光照不同,旋转追光系统的目的是利用现有的光照条件,通过电脑程序设定参数,让植物可以通过自动旋转均匀地获得光照,从而有效促进植物生长,提升蔬菜品质。
这种种植方式的效率是其他种植方式的3倍以上,并且能节约人工成本50%以上。当草莓成熟的时候,只要站在旋转追光系统的低处,就能摘到香甜的草莓,直接放入嘴里,成为工作间隙的水果加餐。
水中游
奶油生菜水上漂
鱼菜共生营养互补
不少上班族都喜欢养鱼,以后,上班族的鱼缸可以是这样式的。
鱼缸一分为二,水面上养着奶油生菜,水里养着鱼。两个部分之间,有网子间隔开,生菜的根系虽然浸泡在水中,但尽量不延伸到水中,这样鱼就不会吃掉生菜的根系。长势喜人的奶油生菜不打药也不施肥,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水中的鱼粪,而奶油生菜的根系还可以帮助鱼缸净化水质。奶油生菜如果成熟收获了,还可以更换其他品种,既能种菜又能养鱼,一举两得。
工作之余,除了欣赏“鱼菜共生”,还可以在墙壁上找到耕种的乐趣,这就是城市“微耕”的概念。
办公柜可以变身为“栽培柜”,每层在定植板上铺好浸湿的无纺布,将豌豆苗的种子播撒在定植板上,再用陶粒平铺,这样可以起到保湿和固定植物根系的作用,只需要几个礼拜时间,豌豆苗就能长好,割下一小把,能做个鲜美的豌豆苗蔬菜汤。
还可以选择办公楼一处稍微有些倾斜的平台,铺上又长又薄的塑料泡沫板,板子上有间隔相同的小圆洞,每一个小圆洞都种上一棵被海绵吸附着的菜苗。菜苗下没有土壤,只能听见缓缓的流水声。水流就是营养液,而微微倾斜的平台,可使水循环流淌,既增加了办公环境的湿度,又是一片好“耕地”。
设计师说
每个城里人都能手机“种菜”
魏灵玲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农业已不再局限于郊区或农村,正在逐渐走进城市,与都市人的生活发生密切关系。未来,在城市的任何空间和角落都可以实现蔬菜的生产。与此同时,城市人对农业的理解范畴也在逐渐拓宽,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状态,而是好玩的、时尚的、有科技含量的。
现代都市型农业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节约土地、资源,并且尽量降低环境问题的影响。因此,见缝插针地将农业与都市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并且用“互联网+”的形式,提高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管理程度,让都市人方便操作。未来,任何一个都市人,只要点几下手机,就可以在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成为一个自己耕种自己收获劳动果实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