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教师四次援疆 边疆孩子心中的“薛妈妈”

2016-03-18 14:54 新疆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女教师四次援疆 边疆孩子心中的“薛妈妈”

薛献军老师在课堂上。

中新新疆网3月16日电 题:北京女教师四次援疆 边疆孩子心中的“薛妈妈”

作者 马淑琴

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先后四次到新疆和田支援教育的北京女教师薛献军,将母爱无私奉献给边疆的孩子。

一棵小草,在风沙中成长

薛献军把祖丽皮耶叫到办公室,扶着她瘦弱的双肩说:“从明天开始,你的中午饭我负责。”

2008年6月底的一天,在北京广安中学任教的薛献军听校领导传达支援新疆教育的文件以后,心情再也不能平静。这一夜,她失眠了。她想起自己的母亲在老家地震时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抢回的情景。她教过的几所学校的孩子们的身影一一出现在眼前,交替、重叠着,撞击着她的心。她披衣起身,看着身边熟睡的爱人和儿子。儿子18岁了,刚刚考上大学,未来是美好的。她面前又出现了一群高鼻梁、深眼窝的维吾尔族少年——她未来的学生。

清晨,她早早赶到学校,郑重地向领导递交了一份援疆志愿书。

2008年8月20日下午,阳光灿烂。一架飞机在和田机场徐徐降落。薛献军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新疆和田,被分配到和田地区墨玉县第二中学教初一年级的英语,并兼教务处副主任。

墨玉二中位于墨玉县其乃巴格街上。在薛献军眼里,这里的视野比北京开阔得多。北边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薛献军看到大片的胡杨林和红柳,这是她心中最美的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她看到了那条盛产墨玉的喀拉喀什河。晴天时,还可以遥望白云之中的巍巍昆仑山。这里风沙天气很多,大风卷着黄沙刮得睁不开眼,有时能见度只有一两米,但薛献军就像一棵小草,很快适应了这片风沙肆虐的土地。

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薛献军很喜欢这些漂亮的男孩儿和女孩儿。她倾注全部感情和心思备课讲课,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家访。她想尽快了解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融为一体。

祖丽皮耶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上课的时候,细心的薛献军发现她总是捂着肚子,有时还用课桌顶住腹部。“祖丽皮耶,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祖丽皮耶站起来,勉强露出一丝微笑:“没事儿。”追踪下来,她发现每天中午祖丽皮耶都是就着凉水啃干馕。薛献军赶忙通过班主任老师了解情况,得知祖丽皮耶的父亲在车祸中去世了,母亲有很严重的心肌炎,常年卧病在床,她和奶奶支撑着家里的艰难日子。薛献军把祖丽皮耶叫到办公室,扶着她瘦弱的双肩说:“从明天开始,你的中午饭我负责,不能再喝凉水,啃干馕。”并将饭钱塞到祖丽皮耶手里。从那以后,薛献军就经常给祖丽皮耶一些钱,让她每天中午去吃热面或者热饭,祖丽皮耶的胃病逐渐好起来。薛献军还抓紧时间给祖丽皮耶补习功课。这个维族孩子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结束了一年的援疆任务,薛献军要走了,祖丽皮耶紧紧握住薛老师的手,大颗的泪珠从脸上滚落下来:“老师,我不想让您走……”

新疆种植着大面积的棉花,收获季节,雪白的棉桃连成一片,如同天上的白云,成为绝美的风景。班长杨文文是一个文静的汉族女孩儿,薛献军发现杨文文的眼神里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她又从班主任老师那里打探情况。原来,杨文文的父母是从河南到新疆打工的,靠给人摘棉花为生,有时几个月才回一次家,家里的日子很紧巴,杨文文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操持家务。薛献军买了水果和学习用品,骑车来到墨玉县城边的一个村庄,推门走进杨文文家租住的那间窄小的平房。从此以后,薛老师成了这家的常客,像妈妈一样关心扶助这个弱小的孩子。从此,杨文文眼睛里忧伤的云飘走了,清澈得如一泓泉水。一年下来,薛献军要回北京了。杨文文的妈妈专程赶到学校,紧紧拥抱薛老师,“薛老师,我和孩子都舍不得您啊。”

薛献军还从上届援疆老师那里了解到一个维吾尔族女孩儿的情况。女孩儿名叫肉孜婉古丽,正读高一,因生活困难,学业岌岌可危。薛献军赶紧来到高一年级的班上。“哪位同学是肉孜婉古丽?”一个漂亮的女孩儿走出教室,惊讶地看着薛献军。“老师,是叫我吗?”薛献军跟着肉孜婉古丽来到她的家,见到了她的父母、哥哥和弟弟妹妹。了解到她家里生活拮据,再加上维吾尔族过去的风俗是女孩子十几岁就嫁人,父母对她读高中很不满。薛献军向古丽的父母介绍了她优异的学习成绩,耐心说服她的父母,一定要坚持让古丽上学,不能耽误了孩子。回到学校,薛献军抢先为肉孜婉古丽交了学费。经过薛献军的努力,肉孜婉古丽的学业保住了。

薛献军说,她工作中最大的行为准则就是——爱,母亲般的爱,只有用爱这把金钥匙,才能开启孩子们心灵的那扇门。她坚信:爱就像阳光、水或空气,可以跨越任何疆界。

回和田去

薛献军身后背着一个包,怀里抱着一个包,里面装着她花了13000元钱,从北京才买不久的笔记本电脑。

从2008年8月到2009年7月,薛献军圆满完成了一个学年的援疆任务,回到了北京。但是,新疆和田成了她心底一处不可或缺的情感栖息地。不论广播或电视,只要有新疆和田的内容,她都必看必听,就像关注自己的家。特别是那些孩子们生动立体、朴实美丽的脸庞,更是时时在她脑海中浮现。她常常想,祖丽皮耶的胃病好了吗?她还在上学吗?杨文文的学业怎样了?她妈妈还在摘棉花吗?肉孜婉古丽会辍学嫁人吗?2013年6月,得知又有对口援疆任务,薛献军再次报了名。

2013年9月,薛献军第二次援疆,来到和田五中担任初一年级的英语教师。她欣喜地看到,短短四年时间,新疆和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学校,崭新的教学楼代替了低矮的平房。不仅教室里都安装了暖气,连黑板都换成了多媒体白板。学生上学不仅不交学费,中午还有免费午餐。

薛献军在融入新集体的同时,没有忘记过去的学校和师生。她先到墨玉二中看望了这里的老师,又急忙打听她曾经帮助过的那几个学生。得知杨文文考上了北京密云二中的内高班,肉孜婉古丽考上了喀什师范学院,薛献军从心底里为她们高兴。

清晨,和田的天还没完全亮,薛献军从乌鲁木齐南路的住处直奔长途汽车站。晨光里,薛献军老远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肉孜婉古丽!“薛老师!”“古丽!”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在喀什上大学的肉孜婉古丽知道薛老师又来援疆了,专程坐了9个小时的长途汽车,从喀什赶到和田来看她。薛献军把肉孜婉古丽接到驻地,像招待女儿一样招待她。

肉孜婉古丽该返校了,薛献军赶到和田汽车站送她。薛献军身后背着一个包,怀里抱着一个包,里面装着她花了13000元钱,从北京才买不久的笔记本电脑。到了车站,她将电脑塞给肉孜婉古丽。“这是给你的,质量不错,配置也不低,你放心用吧。”还没容古丽说话,又把1000元崭新的人民币塞到古丽手里。古丽推托着,“老师,我都上大学了,再不能花您的钱了。”“孩子,这是老师的心意,你一定拿着。只要你好好学习,老师永远支持你。”古丽不再说话,只是默默流泪。这时,古丽的妈妈也来了。妈妈握着薛献军的手,用不很熟练的汉语说:“我不是为了来送女儿,只是想见见我们家的恩人。没有您的支持,就没有古丽的今天。古丽的妹妹也上高中了,我们一定听薛老师的,要让孩子们好好上学,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薛献军利用回北京休暑假的机会,带上全家人到密云二中去看望了杨文文,给她带去很多好吃的东西,还带她去吃密云水库的大鲤鱼。杨文文高考前回到了新疆,薛老师赶到她家,看到杨文文的家已经住上了政府安排的新楼房,全家人分外高兴。薛老师问了文文高考的准备情况,掏出1000元钱给杨文文。文文说:“老师,我不要,北京学校的学费全免,还给补助。”“孩子,拿着吧,一定努力,争取考上大学。”文文紧握薛老师的手,默默点头。高考过后,文文打来电话,“薛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杨文文考上了四川教育学院,因为她说过,她要当老师,要当薛献军老师那样的老师。

“薛妈妈”

患心脏病的母亲一人在家,艾热帕提江很不放心,但又不能每天回去。薛老师知道了他的心思,就把自己的手机送给了艾热帕提江。

为了给新疆的孩子们多做一些事儿,也为了给新疆和田的教育事业多出些力,从2013年9月起,薛献军连续三年延期援疆,到2015年9月,薛献军是第四次援疆了。她想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尽可能多地贡献给这片她热爱的土地,奉献给那些可爱的孩子。

九月的南疆,空气中到处弥漫金秋的香甜气味,辽远深旷的意境中又增了许多沉实与丰盈。

和田第五中学门口悬挂着一排大红灯笼,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里迎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新中国66周年华诞,双喜临门。

南楼一层的科研室里,一头整齐的短发,身穿蓝底白花儿上衣的薛献军正认真备课。现在,她不仅负责这所学校八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还担任学校的副校长。

第一次援疆多少还有些追求新奇经历的想法,但从2013年到现在的连续三次援疆,完全是出自对新疆孩子们的牵挂,全部源于那些扯不断的情感。

每次从北京回来,她都要给老师和同学们带些北京的特产。大家也都把薛老师当成亲人。一天,薛献军参加一个以“身边的故事”为题的主题班会。让她没想到的是,主题班会的主人公竟是她自己。那些维吾尔族的孩子们个个泪光闪闪,满怀深情地发言,所有的内容都是对她的赞扬和褒奖。薛献军边听边不住地摘下眼镜擦眼泪。

在薛献军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三名学生。分别是美丽雅·吾布力艾山、艾热帕提江和刘飞。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谈起薛老师。美丽雅·吾布力艾山说,我们都很喜欢薛老师,也很感谢她,她就像妈妈一样爱我们。我长大后,一定做一个她那样的人。而艾热帕提江和刘飞都是很内向的男孩儿,他俩小声儿对我说,我们从心里感谢薛老师。

这三位同学的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幸。美丽雅·吾布力艾山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妈妈才36岁,靠在医院当临时工养育她和妹妹。

艾热帕提江是班里最瘦弱的男孩儿。在他一岁多的时候,父亲在给别人劝架时被误杀了。为了他的学业,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母亲经营着一家小杂货店。

刘飞的母亲是维吾尔族,父亲是汉人。父亲在一家化肥厂扛化肥时突发心脏病去世,家里生活靠母亲支撑。谈到这几位学生的母亲,薛献军感慨地说:“为了孩子的前途和幸福,他们的妈妈都独自用羸弱的肩膀支撑着家。世上的母爱是相同的。”

薛献军不断增加家访的频率和次数,从2014年起,对这三个学生分别给予经济上的资助,每年每人1000元钱,还经常给他们买些食品和学习用品。患心脏病的母亲一人在家,艾热帕提江很不放心,但又不能每天回去。薛老师知道了他的心思,就把自己的手机送给了艾热帕提江,让他随时和母亲联系。听到手机里传来母亲慈爱的声音,艾热帕提江的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每天早晨上课前,薛献军路过艾热帕提江和刘飞教室门口的时候,招个手,两个孩子心领神会地出来,薛献军就会把鸡蛋和牛奶塞给他们。这两个瘦弱的男孩儿逐渐强壮了起来。

薛献军告诉孩子们:“看到你们能快乐成长,我和你们的妈妈一样高兴。不管我教不教你们班,有困难尽管来找我。”说完,薛献军又分别给了两个孩子每人1000元钱。两位维吾尔族母亲含泪紧紧拥抱薛老师。

2016年春节前夕,肉孜婉古丽带着上高中的妹妹从墨玉到和田看望薛献军老师,告诉薛老师,她已经大学毕业了,正在墨玉县环保局实习,妹妹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如果没有薛老师的资助和与父母的沟通,就没有姐俩的今天。薛献军请她们在维族餐厅吃了饭,临别时,又塞给姐俩1000元钱。

让维族孩子开口说英语

大眼睛的女生古丽米热·阿力普说,从初中开始薛老师教我英语,刚过一年,我就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回到家里,我还教7岁的妹妹学。今后我们长大了,可以在新疆接待外国友人。

夜深了,和田市区已是一片寂静,串串路灯和满天星光融在一起。万千星光里,有一束是来自薛献军的宿舍。薛献军坐在书桌前,认真准备教案。她根据新疆当地的特点认真整合教材,她用爱的元素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态,甚至课堂上的每一个微笑和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要赋予它们内心的温度。

薛献军的公开课,千方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她用手机给学生拍了许多照片,将照片做到课件里,用同学们自己的生活来展现教学的内容。刚一下课,老师们就围过来说:薛老师,您讲得太好了!您自始至终充满微笑,您与学生的沟通,课件PPT的设计,听力的训练,都让我们耳目一新。

少数民族学生背英语单词困难较多,为了帮助同学们记单词,薛献军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调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知识根底,编写了一本《记英语单词的科学方法》发给所有的学生。每年中考前夕,她都在学校的多功能大厅为几百名初三毕业班的同学讲解记忆英语单词的科学方法,鼓励大家沉着应对中考。

去年9月15日上午,我听了一堂薛献军老师的英语课。她先用英语介绍自己,并向全班清一色的维吾尔族同学们问好。她说:我很喜欢你们,你们很漂亮,而且非常聪明。说到这里,全班同学都笑了。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薛老师开始讲记单词的重要性和她总结出来的十大记忆方法。每讲到一种方法,她就让同学们举例回答。举手的同学由少至多,讲到最后维语、汉语相通法的时候,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每次提问,齐刷刷的手臂都会举成一片森林。

大眼睛的女生古丽米热·阿力普说,从初中开始薛老师教我英语,刚过一年,我就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回到家里,我还教7岁的妹妹学。今后我们长大了,可以在新疆接待外国友人,还可以出国,走向世界。张誉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上课我经常犯困,想睡觉。可薛老师的课不死板,以前学英语感觉好难,现在一下子就记住了。”

薛献军连续四次援疆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她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北京市先进工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和田地区道德模范等。她就像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一棵红柳,成为这里昂扬美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