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首都特色·创新驱动临床研究”论坛在京召开

2016-03-23 13:33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第三届“首都特色 创新驱动临床研究”论坛在京召开

3月22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委主办的第三届“首都特色·创新驱动临床研究”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北京地区医院的院领导和知名医学专家约400余人参加。本届论坛针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简称“首都特色”专项),介绍2016年专项的组织工作情况,并邀请领域专家重点围绕临床科研课题的方案设计进行讨论及典型案例点评,通过在线微信互动的方式,扩大论坛的交流范围,最大程度满足临床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北京阜外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在论坛开幕式上进行了科研项目组织管理的经验交流和分享。

2010年北京市科委启动实施“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专注支持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创新性研究。实施七年来,科技投入已达2.4亿元,申报课题近4000项,1139项科研课题获得支持。“首都特色”专项成为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70多家医院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临床创新性研究,培养硕士研究生1000多名,博士生约500名,课题负责人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达到40%以上,首次承担临床研究课题的科研人员占比超过50%,同时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骨干人才和潜质优良的后备队伍。

目前,“首都特色”专项已有300余项课题顺利结题,创新成果不断产出,突破了多项临床诊疗技术,制定了临床诊疗的标准和指南,研究出创新性的诊疗方案,为疑难杂症的攻克带来了希望。黑色素瘤、食管癌、噬血细胞综合征、口腔修复等近40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并在临床诊疗中得到应用;获得专利30多项;制定行业指南8项、行业技术操作规范20项;发表SCI论文300多篇。

“首都特色”专项建立了“政府引导、医院推荐、限项申报”的组织方式,课题由医院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先组织院内医生申报并遴选,然后由医院统一进行推荐,确保遴选出高质量的研究,同时合理配置资源,限定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在研省部级课题不超2项。

“首都特色”专项坚持严格透明的评审制度。制定了严格的评审专家筛选标准,建立了高水平的评审专家库。专项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项目申报和立项评审方式,开发了在线申报系统和立项评审系统,实现课题申报和立项评审的电子化管理,提高专项申报和立项评审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了管理效率,2014年实现课题方案的“盲评”。

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临床研究”为主题,通过“市科委2016年“首都特色”专项组织工作通报”、“医院项目组织管理经验分享”和“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研讨”等内容,为广大临床研究者提供科研思路和方法指导。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