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未来5年托举千名科研“小青椒”

2016-03-28 10:17 解放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每年选拔200名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连续三年资助其开展原创性研究 科协未来5年托举千名科研“小青椒”

据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 余晓洁)“两位领域内权威专家给我发来推荐邮件,问我是不是32岁以下。我这才知道中国科协启动了专门托举‘小人物’的工程。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人,我渴望被托举。希望有更多像我这样的科研‘小人物’,尽快成长为国家急需的人才。”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年轻讲师崔鹏得知自己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首批青年才俊时兴奋地说。未来三年,他将获得每年15万元的稳定资助。

在崔鹏看来,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对青年人才“点线面”的系统培养。“国家部委的各类人才计划是让人才自然生长,到了一定阶段通过竞争性的项目或荣誉称号,把杰出人才遴选出来。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很难满足对创新人才在数量上的需求。”崔鹏说。

据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介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5年10月正式启动,每年选拔200名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连续三年给予每年约15万元的稳定支持,资助“小青椒”们开展原创性研究,支持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期脱颖而出。“托举工程支持全国学会创新青年科技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预计到2020年,累计选拔资助约1000名青年科技人才。”

“各学会通过同行科学家选拔、扶持、评价有创新潜质的年轻人,鼓励、引导他们从科研生涯的初期就安心、专心、沉迷于对未知科技的探索;创新培养模式,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科协经费专项到学会,学会再拨付。经费使用上青年科技人员有较大的自主权。”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苏小军说。

苏小军表示,托举工程将创新人才资助经费管理和培养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入选青年科技人员的学术行为轨迹进行跟踪记录,随时了解“小青椒”的研究进展和成长情况;采集分析大数据,以期形成人才成长的轨迹路线图和建构模型。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作者:余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