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批驳关于疫苗十大传言

2016-03-29 09:2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世卫组织批驳关于疫苗十大传言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以中英文等多种语言发布一篇科普文章,批驳了关于疫苗接种的十大传言。

1 世卫组织说,虽然改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使用洁净饮用水能保护人们远离传染病,但无论环境多么清洁,许多传染病依然能够传播。如果不接种疫苗,一些已经不常见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和麻疹,会很快重新出现。

2 世卫组织说,疫苗非常安全。对疫苗的大多数反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的情况极为罕见。疫苗所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风险;没有疫苗,会出现更多的伤害和死亡。

3 世卫组织说,疫苗的使用与新生儿猝死之间并不存在因果联系,只是两者可能正好时间重合,是同时偶发的关系。不要忘记这4种疾病都是致命性的,婴儿如不进行接种预防,就会面临极大的死亡或严重残疾的风险。

4 世卫组织说,尽管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在许多国家已不常见,但引发这些疾病的传染性病原体依然还在世界的某些地方传播。例如在西欧,自2005年以来,麻疹疫情就曾发生在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和英国的未接种人群中。个人应通过疫苗接种为公共健康尽一份力。

5 世卫组织说,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并不是“难免”的。诸如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一类的疾病不但严重,而且可在儿童和成人中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这些疾病及相关痛苦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避免。如果不接种疫苗,会使儿童易受疾病侵害。

6 世卫组织说,科学证据表明,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不会给儿童的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反应。儿童接触抗原是正常的,一名儿童因患普通感冒或咽喉痛而接触到的抗原数量远远超过疫苗接种过程中接触到的抗原数量。一次接种几种疫苗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少去医院,从而节省时间和金钱。

7 世卫组织说,流感并不仅仅是麻烦而已。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每年在全球导致30至50万人死亡。孕妇、幼童、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以及患有哮喘或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受严重感染和死亡威胁的风险更高。流感疫苗能帮人们降低感冒几率,节省医疗费用等损失。

8 世卫组织说,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能导致死亡。

9 世卫组织说,硫柳汞是一种含汞的有机化合物,它作为防腐剂被广泛添加到某些疫苗中。没有证据表明疫苗中的硫柳汞用量会对健康构成威胁。

10 世卫组织说,1998年的一项研究引发了人们对“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的关注,但这项研究后来被证实具有严重错误,发表该论文的杂志也对其撤稿。不幸的是,论文引发了恐慌,导致疫苗的接种率下降,并随之出现了相关疫情。新华社发

他山之石

美国疫苗事件催生“美式监管”

1955年发生的卡特制药厂事件,可以说是美国疫苗接种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事件。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指出,当时的美国疫苗监管体系可谓“混乱”。

那起事件中,美国卡特制药厂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由于病毒灭活不彻底,导致12万名接种儿童中的4万人染病,上百人瘫痪,5人死亡。

法院判决结果认为,卡特制药厂不存在刑事犯罪,“罪魁祸首”是负责疫苗监管的国家卫生研究院,理由是1954年已有研究报告了一些猴子接种这种疫苗后瘫痪,但国家卫生研究院生物控制实验室主管威廉·锡布雷尔对此视而不见。

随后,包括锡布雷尔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负责人奥维塔·霍比在内的一大批人丢了“官帽”。而这起事件更深远的影响则是促使美国建立起严格的疫苗监管体系。

“这一体系比较健全,违规操作的代价高昂,甚至从商业角度来说,疫苗生产厂家几乎没什么利可图,”熟悉这一体系的原阿斯利康公司资深研究员范军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首先,美国疫苗监管的现行框架中,从研制、生产、运输、存储,到使用和反馈,各个环节都有比较严格的管控措施。

“在审查过程中,只要发现‘蛛丝马迹’,就会触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检查机制,”范军介绍说。“近年来,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查到关门的制药公司也很多,其中大多并非造假,而是属于质量管理问题。”

据介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拥有一支由多个下设机构组成的疫苗安全团队,随时监控上市疫苗对公众健康构成的危险,一旦发现危险,立即责令疫苗生产商将其疫苗召回或下架,丝毫的违规行为都会带来巨大代价。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药品监管方面的权力相当大,这就确保当问题发生时,基本不会出现多个政府机关互相踢皮球的现象,”范军说。

第二,设立严格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加强疫苗监管的同时,帮助人们认识到疫苗注射的好处远远大于风险。可以说,这一系统在美国公共卫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据1986年美国国家儿童疫苗伤害法案,医疗专业人员和疫苗生产商有义务向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报告疫苗接种不良事件。为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1990年共同设立了VAERS系统,专门收集此类信息。

迄今,这一系统已收到超过20万份报告,其中大部分是疫苗注射后产生的轻微副作用。作为全国性自发报告系统,它在疫苗知识普及、疫苗使用信息反馈,以及调查监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第三,恶性疫苗事件催生了相对严格和健全的法律法规。除了卡特制药厂事件,美国还发生过多起疫苗事件。比如,1901年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破伤风疫苗被污染,造成13名儿童死亡;同年,天花疫苗污染造成新泽西州9名儿童死亡。

这两起事件直接推动美国于1902年通过了《生物制品控制法》。随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前身——海军医疗服务机构卫生实验室颁布了天花疫苗、狂犬疫苗等标准,并给相应的疫苗生产企业颁发了许可证。此后,美国还颁布了多部涉及疫苗行业的法律。

相关事件发生后,不仅有案可查,而且对肇事者惩罚严厉,小到罚款,大到追究刑事责任,甚至可能将其列入黑名单,永远不准涉足该行业。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