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身体也需要补充充分的营养,才能恢复元气。许多人采用喝汤水的方式来进行调理,尤其是对于长期生活在岭南地区的民众来说,更是一种习惯。一碗汤水下肚,吃饱喝足能量满满。然而,喝汤也是一门学问,喝了这么多年的汤,你真的喝对了吗?想要将汤水营养吸收,还必须要有所讲究。
喝汤的四大误区,你有吗?
只喝纯汤不食肉
一般人都认为汤水经过熬制,所有的营养全都溶在汤里,所以只喝汤不吃汤里的材料。事实上,就算汤水熬制再久,也无法完全吸收肉类、药材等饱含的营养物质,还有 85%左右的营养物质仍留在材料中,所以在饮汤之时也应食些汤料,尽量让营养吃入体内。
汤熬得越久越好
俗话说:老火靓汤,用文火长时间烹调出来的汤鲜美营养。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汤都经得起好几个小时的考验,对于肉类、药材类的汤更要注意。煲汤时间过长,肉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铁质、骨中的钙质等很难溶解在水中,而药材中的物质也会被分解掉,建议在放入肉类、药材后再煲一个小时左右即可。
饭前喝汤一定对
许多人都知道饭前先喝汤有许多好处,比如减肥、利食物下咽等,有时候连喝好几碗。 事实上,饭前20分钟喝半碗汤的做法才是比较得当的,但也不是所有的汤都适合饭前喝,因为人体每天摄入盐、油的量是有限制的,为了防止摄入过多的量,少盐少油的等较清淡的汤适宜在饭前喝,味道较浓重的则适宜搭配主食一起喝,以起到中和作用。
汤要趁热才有味
我们一般都觉得:喝汤讲究趁热,尽快喝完才最好,所以养成了喝热汤的习惯。然而,人体口腔的正常温度在37℃左右,食道、胃黏膜能忍受的最高温度也只在60℃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常喝太热的汤更会增加罹患食道癌风险。所以喝汤应该等汤稍凉些再慢慢地喝,保护肠胃的同时也给食物充分的消化时间。
春天适合喝什么汤?
玉米胡萝卜排骨汤
春天是花粉症多发的季节,许多人容易过敏。而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具有抗花粉过敏和过敏性皮炎的功效,所以春天不妨喝点玉米萝卜汤。
材料:排骨300克、胡萝卜300克、玉米2根、生姜、盐适量
做法:排骨洗净后切块,焯水;胡萝卜削皮,洗净切小块;玉米洗净切小块。锅内加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再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煮沸后用文火煲2个小时,入盐调味即可。可供3-4人食用。
莲藕煲瘦肉汤
春天多风且天气干燥,人往往容易上火,莲藕性寒,有清热凉血、通便止泻、健脾开胃等功效,还能改善血液循环,提升睡眠质量。
材料:莲藕100克、瘦肉80克、生姜、盐适量
做法:莲藕削皮,洗净切小块,猪瘦肉洗净切厚片,一起与生姜放入炖锅中,加入清水1000毫升(约4碗水),用大火炖1个半小时后用盐调味,再盖上锅盖炖10分钟就好啦,可供2人食用。
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在岭南地区,春季时常多雨,喝汤多考虑体内祛湿。赤小豆有健脾去湿、消肿解毒的作用,冬瓜清热下火,而生鱼补脾利水。想要祛湿,请干了这碗汤。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鱼2条、猪瘦肉150克、生姜适量
做法:将所有食材洗净,冬瓜连皮切,瘦肉切片,生鱼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再加入盐调味,可以供3—4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