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机器人 歇菜不奇怪

2016-04-06 12:39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炒菜机器人 歇菜不奇怪

从扫地机器人、无人工厂,到前段时间“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人工智能可谓攒足了人气。机器人在给未来生活带来无限想象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机器换人”的担忧。然而,这样的担忧来得过早了。近日,记者梳理广州大众餐饮机器人使用情况发现,曾经“聘用”炒菜机器人或机器人服务员的几家餐厅,已有两家关门歇业。剩下一家虽仍在营业,但机器人却被老板“炒了鱿鱼”。(4月4日《工人日报》)

机器人炒菜缺点味儿

炒菜的机器人下岗了,而且还波及到了全国,各地炒菜的机器人都在下岗。一个有趣的反差是: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风生水起。这说明一个问题,对于机器人的利用不是适合所有行业,不是适合所有工种。炒菜机器人下岗只不过是——在这个行业不需要机器人而已。

炒菜机器人下岗其实是早晚的事。在起初的时候虽然火爆过一阵子,那其实仅仅是因为这种形式很新颖而已,博取的是眼球经济,当眼球经济过去的时候,也就有了餐饮机器人的下岗。说白了,这是因为炒菜机器人不能炒出人间烟火味。同样的食材,同样的材料,同样的餐具,饭菜会因为厨师的不同味道而不同。这就是餐饮的特色。也正基于此,才有了饭店人流量的不同。有人喜欢这家饭店的饭菜,有人喜欢那家饭店的饭菜。

而炒菜机器人则难以做到这一点。所有的程序都是固定的,所有的火候都是固定的,就不可能满足大家味蕾的期待。千篇一律的饭菜岂能吸引消费者?

眼下的机器人研究越来越广泛,涉足的行业也越来越多了。在去年贵州省的机器人推广大会上,就打出了“懒人时代”的旗号。有炒菜机器人,有穿衣机器人,有洗脚机器人,有清理机器人。这样的研究固然可以减少人们的劳动量,可是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人们都成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这本身对于健康来说就是没有好处的。再说了,炒菜机器人能让我们品尝到“妈妈的味道”吗?郭元鹏

做好服务员这道菜

机器人“歇菜”,生意还要继续做下去,餐厅负责人该怎么办?聪明的餐厅负责人应该明白,最为紧要的是做好服务员这道“招牌菜”。现实生活中,餐厅负责人给服务员开出的工资都很低。这是因为餐饮业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服务员只要经过短暂培训就能胜任工作岗位。当服务员不满足于低工资而向老板提出加工资时,老板通常这样回答:嫌工资低就走人,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多的是,你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老板硬气,服务员也不含糊:起床比鸡早,干活比牛多,睡觉比狗晚,关键是拿不到几个钱,老板工资开这么低还有脸拽,不走我才真是傻!

服务员不能把自己当根葱,但是餐厅负责人应该把服务员当盘“菜”。因为消费者来餐厅消费,不仅要看饭菜做得好不好、合不合口味,也会看服务员提供的服务够不够好、水平高不高。如果餐厅饭菜做得很好,很有特色,但是服务员全都耷拉着个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消费者胃口再好也吃不下去。说白了,桌子上的饭菜是“硬菜”,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员是“软菜”——“硬菜”不能软,“软菜”不能硬,这样才能招徕顾客。

怎么样才能让“软菜”不硬,把服务员打造成“招牌菜”?其实很简单,不需放大招,只要三小招。第一招是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和持续学习制度,加强对员工各方面能力的培训,并鼓励员工自我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第二招是提供合理可观的薪酬,让服务员的付出与回报均衡匹配,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三招是为员工提供均等的晋升机会,让员工具有努力工作的动力,并对未来抱有美好期望,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总之,机器人“歇菜”不要紧,关键是要做好服务员这道“招牌菜”。只要“招牌菜”在,餐厅要生存,餐饮业要发展, 都不是问题。谢庆富

噱头上下工夫走不久

机器人被炒鱿鱼,并不令人意外。首先,其本身的性能尚不完善,存在不少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机器人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餐厅的一个噱头而存在的,短时间或许还能吸引部分眼球,从长远来看,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餐厅的整体水平。

这让我想到曾经红极一时的主题餐厅。曾几何时,什么火车餐厅、恐龙餐厅、服装餐厅、怀旧餐厅、女子餐厅甚至马桶餐厅等,一个个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吸引着眼球、勾引着胃口。刚一开始,主题餐厅的生意那不是一般的火,有时去吃饭还要排队。可惜好景不长,不少主题餐厅新鲜劲儿一过就没几个人去了。

从主题餐厅到机器人餐厅,为什么都没能走得长久?窃以为还是经营理念出了问题。一些经营者仅仅将新鲜概念或新事物当成了招徕眼球的噱头,什么惊悚玩什么、什么新鲜玩什么,只顾在表面上做文章,往往却忽略了餐厅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一是菜品特色,二是服务质量。这显然是舍本逐末。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商家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现在形形色色的噱头和炒作并不“感冒”。再新鲜的噱头也无法持续吸引食客的注意力,只有菜品和服务才能永远留住消费者的胃。如果只在噱头上下工夫,而不能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思路,某些商家早晚会“很受伤”。机器人下岗、主题餐厅式微,其实也是好事情,从一个侧面说明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更加务实、更加理性了。乔志峰

理性看待机器人

餐厅机器人不招人待见,并不是石头落地、喜形于色的理由,更不是借以否定人工智能的理由。

餐饮行业“招聘”机器人,本来就是所用非人。服务业最讲究人性化服务,而这个恰恰是机器人的弱势。没有表情,无法与顾客交流,既不能点餐加水,点的餐还要自己端下来,而且只能按照机械线路送餐,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些都是制约机器人服务质量的技术瓶颈。

机器人“被炒鱿鱼”,不是机器人工作效率低下的证据,只能说明机器人不适宜从事服务业。机器人的特长是“机械作业”,在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的制造行业,它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这正如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它不能与李世石交流情感,但它不知疲倦的“战斗状态”是人所无法比拟的。

即便机器人使用于制造行业,也应理性看待“机器换人”的担忧。首先,“机器换人”主要是为了应对“人干不了”、“人干不好”、“人不想干”的工作,并非替代所有人力工作。其次,“机器换人”必须考虑购买成本、后续维修保养成本和技术可靠性,从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试用来看,“机器换人”计划落地遭受了重重困难,制造业的“机器人时代”还不可期待。其次,随着人们对工业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机器人将率先应用于高精尖产品企业,即使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也是可以为人们所接受的。

因此,对“机器换人”无须大惊失色,对机器人“被炒鱿鱼”也不必喜形于色。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对人类劳动价值的排斥和否定。范军

●三言两语

个人觉得炒菜比下棋还复杂,建议阿尔法狗不要挑战星际2了,来挑战中餐吧。

——珠峰野

当时看到机器人炒菜时不免惊叹,这要是普及开来,很多厨师估计就下岗了。并不排斥科技的进步,但个人偏爱手作,很多食品自动化生产之后,就没小时候的味道了,机器人做的菜口感如何?哪位朋友吃过?

——田恬

中国是人口大国,鼓励科技创新是没错,可是也要保留传统的嘛。

——伍博智

人类能制造高科技,也能阻止不良科技的发生。

——陈力

偶尔尝尝行,估计味道不咋地。——梁少聪

之前出现刀削面机器人的时候,还畅想很快会有麻辣烫机器人、煎饼果子机器人……一边削一边摊旁边再放着最炫民族风的小曲儿!现在知道它们下岗了,我就放心了。

——童童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童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