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2016-04-08 13:08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刘慈欣 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答题者:刘慈欣

出题者:刘雅麒

时间:2016年3月31日晚

采访手记

虽然已经过了去年刚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项“雨果奖”的大热季,不过在被称为“科幻电影元年”的2016年,刘慈欣依旧很忙。春节前我通过出版社联系到他,但直到昨天才敲定采访时间。约的是晚上10点通电话,因为他白天还要忙其他的事,比如作品改编成电影的编剧和深度参与工作。他说自己一般不接受记者到家里采访,因为对家人的生活是一种干扰。电话中,在山西阳泉家中的他声音有些嘶哑,略带疲惫。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他始终思路敏捷,逻辑严谨,回答干脆,不拖泥带水。

1 在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丛书的中短篇小说《诗云》中,你探讨了技术与艺术的极限问题与二者的关系。你认为科学、科幻、文学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从传统的科幻小说来看,科幻是把科学与文学结合起来的媒介。但随着科幻小说的发展,形式变得多种多样,产生了很多其他不同的流派,有一些还保留着传统科幻小说融合科学与文学的特点,有的离科学就比较远了。现在科幻文学,尤其是西方科幻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品种存在,而不再把科幻绑定到科学上去。

(问:你认为“技术是反诗意”的吗?你如何看待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如何评价“科学万能论”?)

我不认为技术反诗意,科学技术也有它自己的美感和诗意,比如对称、自洽、和谐、完美的逻辑,只不过技术的美学与文学艺术的美学有一定差别。科幻没有赋予科学美感,而是把科学之美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科技与人文也不是一组对立的关系,科技的发展能促进人文的发展与进步。事实上,我们当今世界人文如此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如果没有科技革命就没有今天的世界,人类可能还停留在中世纪。“科学万能论”这种说法本身是不严格的。诚然科学有它做不到的某些地方,但是人类社会未来的主要希望还是寄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因为除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之外,人类很难从别的方面找到面对未来的希望。

2 你写作的灵感一般来源于什么?

答:阅读,思考。比如《三体》的灵感就是看到一篇介绍物理学中的三体问题的这么一篇文章。

3 你在创作中是如何突破前人想象力框架的?

答:其实不要说突破前人的想象力框架,就是突破自己的想象力框架也很难。《三体》出版已经五六年了,到现在我没写出一个字来。以创意为核心的科幻越来越困难,并不是因为作家的想象力达到了顶峰,而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奇迹已经不再陌生,科技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失去神奇感了。所以传统的科幻小说要想再让读者感到震撼,感到新奇,就比较困难了。不但我没办法克服这个创作瓶颈,我估计整个科幻文学界都没有人有办法克服。这也是目前整个科幻文学呈现一种衰落态势的重要原因。最近这些年来,我几乎没读到过让自己特别激动的科幻作品。

4 你如何看待科幻昔日之冷与今日之热?

答:总的来说,“科幻热”可能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科幻作家和作品,而不是针对全部的科幻。国内的科幻市场,整体来看与以前差别不大,不是每本科幻作品都像《三体》这么有市场。中国国内科幻作家群的数量和科幻读者的数量和以前也差不多。目前发展比较快的是科幻的影视产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在运作。但到目前为止,这个运作的成果还没有显现出来。好莱坞已经拍了一个世纪了,可美国真正能称得上经典的科幻片,说实在的就那么几部。所以我还是以平常心来看待中国科幻电影的。

5 你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方式?市场和读者的反馈对你的创作影响大吗?

答:我跟读者几乎是隔绝的。我不会主动联系读者,就是偶尔收到一封半封读者的邮件,我也从来不回。我没微信,没微博,与读者的直接交流几乎为零。但我很注意读者和市场的反馈,会通过微博、豆瓣、各种科幻论坛查看读者的评价、留言。但我只是看,不回答。如果读者的建议合理,我会调整自己的创作。

现在的科幻读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的欣赏取向变化是很快的,可能五年就是一代人。但另一方面,改变的只是科幻的表现方式,科幻的最核心的东西,最根本的创作理念是不会变的。

6 你说过科幻文学是要有情怀的,“情怀”指的是什么?

答:科幻的情怀就是对宇宙的敬畏、对新世界的向往、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与开拓的精神。

7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李淼曾说:“讲故事是你的特长,而写人物可能是你的短处”。你对此评价有何看法?你认为自己科幻文学创作的长处与短板分别是?

答:长处当然是在科幻构思和创意方面,短板可能是在文学性方面。人物方面也不一定是短处。我毕竟是在基层社会混了二三十年的人,真的集中精力去写人物,也不是不行。但是科幻小说很难让你把精力集中到人物上,比如篇幅上就不允许,因为写人物是要占用科幻的容量的,如果你花笔墨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就会消耗掉原本留给科幻的空间。

8 你如何看待科幻创作带给你的名和利?

答:我觉得这个肯定是好事啊。首先从名来说,它能让科幻小说受到更多的注意,比如读者、市场、媒体、政府、主流文学等各方面的关注。其次从利的方面来说,科幻作家的经济收入比以前要高。现在影视改编和作品出版获得的收入,可以让我在三四线城市生活没有后顾之忧,给我的创作带来更多的自由。所以我希望国内其他的科幻作家也能够得到这方面的资源。因为目前来说,国内其他的很多优秀科幻作家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问:成名前后你的生活状态和工作、写作状态有哪些变与不变之处?)

总体来说变化不大,因为我住的地方远离大城市,周围没人关心科幻这些事。唯一的变化就是像这种采访电话更多了。

目前每天就是在家待着,有空的时候在电脑上写写东西,可能是剧本创意啊,小说啊等等。我很长时间没写科幻了,主要精力还是忙一些别的事,比如根据我作品改编影视剧的深度参与工作。现在我每天仍然抽出时间来阅读,比如新出版的科幻小说。

(问:当选山西省作协副主席会对你的创作产生影响吗?)

作协副主席第一没工资,第二没有行政编制,第三没有级别,事务性工作为零,所以它什么都不是,就是个头衔,只不过是对你创作的一种肯定而已,所以它对我的创作没有任何影响。要是那些占用很多精力,对创作有影响的职位,我肯定不会接受的。

9 你重读次数最多的一本书?

答:我重读一般是这种情况:很多科幻小说以前读的是翻译过来的,现在有条件拿到原作了再重读一下,主要是“科幻三巨头”美国的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英国的阿瑟·克拉克的作品。美国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作品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中文的科幻作品我很少重读。

10 最近让你比较震撼的科幻电影?

答:《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都是用电影的画面诗意而精确地反映科幻故事的优秀科幻片。

11 你希望女儿以后从事写作吗?

答:不希望。写作不是一个好职业。这个职业是非常艰难的。如果她喜欢当然可以,要是不喜欢我不会把她往这方面引导的。

12 你的读者不乏年轻人,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与期望?

答:我一直持这个观点:作家是没有资格对读者提期望的。对读者你还能提出什么建议来呢?只能是读者对你提建议,因为你要向读者拿出好的作品。读者喜欢看什么样的书,怎么阅读,怎样成为一个科幻迷,这一方面是他的自由,另一方面也是你的创作一个指引的方向,不能反过来你对读者提什么建议。因为科幻迷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的欣赏取向和阅读风格,有的人喜欢传统的科幻,有的人喜欢前卫的科幻,有的人比较喜欢那种小清新的科幻。对不同的科幻迷我能对他们提的期望就是:希望他们能继续关注中国科幻文学。

13 你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丛书的自序中说小时候看人造卫星发射的体验,让你日后进入了一个超出日常生活的有趣世界。此外童年还有哪些经历对你与科幻结缘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我在山西长大,还在河南长过那么两三年,都是很普通的地方,从自己的经历中间不大可能找出什么与科幻有关的。我对科幻产生兴趣百分之九十都是通过阅读科幻小说与科学方面的书籍。最近的话,当然条件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你可以去航天基地看火箭发射。但这也只是最近才能做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14 听说你计划三十年之后登上太空?

答:因为在三十年后之前,价格还降不到那么低,没有经济能力去啊。我指的是真正的太空旅行,不是那种花二十多万仿真的那种。现在去一次太空的价格是明码标价的,大概是22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亿多的人民币。就算我的科幻作品再热门,也很难挣到那么多钱,对吧?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按照现在的预测,当价格真正降到我们这个经济阶层能够承受的话,我估计大约需要二十五到三十年的样子。现在太贵了,全球真正做过这种旅行的人,也就五六个。一般人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15 你阅读的习惯?

答:我读书读得很慢,而且这几年读了都记不住。我并不认为我和别人相比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我唯一的经验就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读你感兴趣的书。

16 你相信命运吗?你如何看待自己取得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答:我是个无神论者,我不相信宗教意义上的命运,但每个人肯定有他的命运。任何一种成功,除了你自己的努力,也和外界是分不开的。如果外部因素是“A”,你个人的努力是“B”,一个人的成功不是“A+B”,而是“A×B”。一个为0,全为0。这是很残酷的事实,但是据我观察,确实如此。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任凭你再有才华、再努力也没用。

有句话叫“有志者事竟成”,你可以对孩子说这句话,鼓励他们去努力,但是对一个走出校门即将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你就得告诉他这句话可能不是太准确。怎么会“有志者事竟成”呢?成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偶然的事情,都是个幸运的事情。有时候你尽了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但却没有取得想要的成功,这个原因可能不在你,因为外部的因素不是你能左右的。再拿《三体》举例,如果这部书早出版五年,或晚出版五年,可能根本不会成功,正好就赶上微博兴起这个时候了。

我从来没有渴望成功的焦虑。因为科幻小说是一种非常小众和边缘的文学类型,我没指望通过科幻创作能取得多大成功,所以现在获得的一切都是意料之外的。但现在中国人普遍对成功充满焦虑感,每个人都渴望取得成功,不管是自己想成功还是想让孩子成功。我认为应该让大多数的年轻人认清这个现实,认清成功的本质:成功需要机遇,需要运气,一切成功都是偶然的。

17 你怎么看大众与精英的关系?你觉得自己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答:我觉得自己属于大众而不是精英,我的思维也基本上是大众的思维。精英首先得有知识背景对吧,如果一个人初中毕业,是很难成为精英的。我只是一个大学工科毕业生,连研究生都不是。一般我们说的精英都是出在文科呀、经济呀、法律呀,至少也是理科,工科领域很难出传统意义上的精英。而且我在基层工作了二三十年,也没有精英应有的成长环境。

18 你通常如何排解压力?

答:排解压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对压力,把给你带来压力的事给解决了。

19 你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答:平静生活一段时间,出去旅游一趟,然后再平静生活一段时间,如此交替。这可能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是创作的一天,最理想的状态是想出写作创意来。

20 如果可以生活在别处,你最想生活在什么时代的什么地区?

答:现在和未来的地球。我个人认为现在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好,而且我坚信未来会越来越好。至于有人说想生活在清朝、明朝、唐朝,你打死我也不会去的,那个时代对咱们现代人来说几乎就是地狱。人们都在歌颂过去田园生活的闲适安逸、民风民俗的自然淳朴,但是你想过没有那时候生育是一道鬼门关:妇女生孩子,五个里面就有一个要死于难产。生下来的孩子只有三分之二能存活下来,而存活下来的三分之二只有一小部分才能长到十五岁以后。手上破一个小口就可能要你的命,因为没有抗生素。别说是清朝,就是我童年那个时代我都绝对不会回去的,那个时候生活太难了,太贫苦了,物质、文化资源都很贫乏。所以说就算真的发明了时间机器,我也绝对不会去古代。

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一是作为科幻小说作者,我当然希望看看未来是什么样子;二是我坚信未来肯定会在各方面都比现在好。所以说你要问我的最终理想的话,根本不是什么去太空之类的,我真正想去的未来,是那种比较遥远的未来,一百年以后的。

21 如果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隔空对话,你希望是谁?

答:我希望能够和阿瑟·克拉克对话,因为是他把我带上科幻创作的这条路的,我想对他表达我的敬意。

22 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答:我希望与那些把我看成普通人的人交朋友。

23 父母对你的影响?

答:我第一次接触科幻小说是从父亲买的书中找出来看的。他不是为我买的,因为他买书的时候是五十年代,那时候还没有我呢。他把书放到床下面,被我找出来读了。虽然父亲不是有意为之,但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24 所读作品中最有代入感的男主角?

答:这个还真没有。因为一般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主人公,都被塑造得很有传奇色彩,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25 你平常的穿衣风格?

答:我不喜欢那种特别正式的西装革履,爱穿那种到哪儿都能坐,到哪儿都能躺的比较随意的衣服。

26 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

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写小说上,希望能再写出一本一百万字左右的作品。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刘雅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