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心慌气短”?得重视!

2016-04-14 11:20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总是“心慌气短”?得重视!

春光明媚,正是外出踏青好时节,但有不少人总是感到“心慌气短”,有的人还伴有心跳加快的情况。对此,不能仅仅认为是工作节奏快、加班较多所致。在不少情况下,“心慌气短”可能只是一种表象,有其内在原因,比如心率过快、心率过缓、心率不齐等,也可能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还有可能是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所导致。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心慌气短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

心慌气短莫忽视,这往往因为气血不足,表现为“亚健康”症状,多数表现为胸闷憋气,心烦意乱,面色无华,憔悴,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口苦便燥,经常感冒,甚至有些人在晨起或劳累后出现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等症状。

北方春季,天气比较干燥,更需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否则很可能导致严重疾病。心脑血管不好的人,还需要特别警惕心慌气短表现的心房颤动。

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如果总是晚睡早起、连续加班熬夜,更会引起气血不足之症,出现心慌气短。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于远离心慌气短都很重要,因此要减少熬夜。吃宵夜更会让肝肾都跟着“熬夜加班”,长期如此会让肝肾功能日渐虚弱,工作效率不高,自己也会感到困乏无力、精神疲倦,甚至过早出现谢顶、白发增多等衰老症状。

天气渐热,日常饮食宜清淡,营养要均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多吃蔬果和粗粮,平时可多吃鱼、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大枣、玉米、香瓜、桃、西红柿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