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在北京】王钧:人才聚集是双创的不竭动力

2016-04-28 12:01 千龙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编者按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如今的我们已经全面进入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北京作为创业创新的排头兵,正在“创”或者想“创”的人比比皆是。千龙网《创在北京》系列栏目之《创谈》打造了这样一个平台,展示了创业创新者精诚合作的团队、发现机会的火眼金睛、高效有序的执行、高瞻远瞩的规划,通过访谈、故事对创业创新进行深入透彻的解读,为每一名阅读的网民点亮“创”梦想的明灯。

文 | 闫冬

日前,以“人才供给侧改革”为主题的第13届中关村人才论坛在北京举行,政、产、学、研、用各路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科技园区发展等话题。 众所周知,中关村已率先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其中,优秀人才的聚集以及良性互动促进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务实发展。

“在创业创新大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中关村人才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天地英才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钧看来,如何有效地培养汇聚双创人才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他认为人才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类叫核心人才,比如主要的创业者,主要的管理者,最核心的技术人员;第二类是支持人才,一大批中高层的人围着核心人才工作;还有一般的人力资源。人才政策在这三类人的吸引上要做一些甄别。”

他表示,制定有关政策的时候可以对应不同种类的人才实际进行考虑。对于核心人才,要考虑创业者、企业家的关注点。核心人才的水平决定了园区的高度,核心人才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科技园水平。三类人员中核心人员最偏向于理性,所以提供政策不一定都一步到位,可以分步落实。 核心人才被服务好了,其他人才自然跟着走。

在长时间的工作中王钧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没有产业聚集,基本上没有人才聚集的因素。”只有产业的高度够了,人才的高度才能够,例如全国级的产业会聚集全国最好的人才,而世界级的产业则会聚集全世界最好的人才,他们之间相辅相成,产业的形成稍稍靠前。”

  

QQ图片20160427113111

中关村人才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天地英才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钧

王钧告诉记者,助力双创突破发展,在产业有效聚集方面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龙头企业必不可少;其次产业链相对完整,只有产业链完整,整个产业才能效益最大化,才能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最后是有一定的区位性优势。现在很多科技园区其实都想着把目标锁定中关村,锁定硅谷,想要扩大自己的优势地位。

“以上地西北部地区为例,连公共汽车都不方便,但软件园建立后有了明显改观。特别是甲骨文、IBM几家大企业进去之后变化更是明显,企业周边配套很快就上来了。”王钧说,“我记得当年甲骨文最早的办公室在国贸二期,IBM是在盈科,后来这些企业把研发中心全部都搬到上地软件园。到2010年、2011年的时候园区已经建成了产业聚集地,也因此成为软件人才方面的高地。”

王钧在总结了多个较为成功科技园区宝贵经验后发现,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之间要充分互动,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他说,一个区域竞争力关键在于生产要素的聚集,资本和人才两大生产要素的聚集就是靠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带动。例如中关村软件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好多国内和国外软件外包的大企业都在同业竞争的环境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成长。  

那么,园区如何做到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的联动,王钧认为,不断的洞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就像雨云的形成一样,要不断地思考哪里有合适的尘埃作为核心,怎样形成第一个雨滴,之后让雨滴稍微大一点,逐步形成一朵、一片雨云。”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