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人借网络关键词骗了8000万

2016-04-29 08:04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62人借网络关键词骗了8000万

昨天上午,新中国成立以来涉案人数最多的合同诈骗案在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王贵摄

62名被告人、45名辩护人、259名被害人、252册卷宗,这一串数字出现在一个案件里。该案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案人数最多的合同诈骗案。昨天,这起案件在市一中院进入6天庭审的最后一天。62名被告人系中网互赢公司员工,他们在总经理的带领下,利用“网络关键词”诈骗了259人共计8000余万元。庭审结束后,法院将择期宣判。

现场

62名被告人坐满四排

昨天10时,62名被告人依次被74名法警带入市一中院的大法庭,坐成4排同时受审。为了押送这批被告人,市一中院特意从其他法院协调了30名法警,出动了12辆警车。

辩护人和被害人家属群体也很庞大。45名律师同样分坐4排,旁听席上密密麻麻坐了60多名被害人家属。

据了解,这62名被告人普遍年龄较小,其中有38人是“90后”,22人是“80后”,且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绝大多数在该案中从事销售工作。与之相反,被害人则以中老年人居多,多是外地人。

法院介绍,在开庭前,法官根据被告人全部认罪、部分认罪和不认罪的情况,对62名被告人进行分类,之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被告人进行统一质证,除4月21日第一天和昨天最后一天外,期间的举证、质证阶段每日提审18人左右。

指控

谎称工信部下属单位进行诈骗

检察机关起诉称:自2013年至2014年6月间,中网互赢公司总经理刘晓强(另案处理)指使被告人石淑荣等62人,在本市海淀区、昌平区等地中网互赢公司内,以公司名义在签订、履行关键词网络服务合同的过程中,谎称中网互赢公司系工信部下属单位,虚构有他人抢注或有买家高价收购等事实,诱骗被害人王某等259人在该公司完善关键词网络资源,购买付费业务,以此骗取钱款共计人民币8000余万元。

检方认为,中网互赢公司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上述被告人应依据不同涉案金额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据悉,该公司总经理刘晓强事发后潜逃,至今仍未归案。受审的62人都是公司员工。

手段

冒充买家虚构关键词价值

记者了解到,中网互赢公司的主要诈骗手段有两种,第一种是“谎称抢注促成交易”,即与作为网络关键词最初注册人的被害人取得联系,并虚构关键词的市场价值,诱使被害人购买公司注册、维护等服务。一般情况下,销售人员在第一次欺骗成功后,还会进行第二次欺骗,即对客户谎称其关键词的其他资源又被他人抢注,欺骗客户继续接受该公司的服务。

做戏还要做全套。第二种手段是“冒充买家相互配合”,被告人冒充第三方“买家”同被害人取得联系,谎称欲购买被害人所持有的网络关键词,有的甚至愿意出好几亿元,以此要求被害人完善网络资源,以虚假交易诱使被害人与公司签订合同,接受相关服务。

本案中,被害人多为个人,他们都是想利用关键词进行投资,有人为此被骗走了389万余元。而被告人涉案金额多的高达86万余元。这位“90后”王某某,在公司干了9个月,挣了5万多元。他称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是犯罪。

关键词是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时输入在搜索框内的文字。工信部曾在2014年发布声明,其从未对关键词转让设立许可或备案条件,也不会收取转让定金。(记者 骆倩雯)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作者:骆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