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哚:打破“眩晕”魔咒 造一只不晕的VR

2016-05-26 13:51 科技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可调节镜面度数的大朋VR一体机,让手机获得PC版稳定体验效果的第二空间彩虹石VR……在近日落幕的第二届亚洲电子消费展上,虚拟现实设备再次刷新人们想象。

与展会现场多数头盔式的VR产品不同,将于8月在纽约首发的全球最轻的VR智能眼镜多哚Glass V1聚焦了人们的目光——体型更小更轻薄,没有各种数据线和绑带缠绕,薄至16mm,轻至78g的机身,佩戴后很快就忘了眼镜的存在,完全投入虚拟世界中尽情游戏。

正如多哚CEO李刚所言:“不仅有飞行员太阳镜式的炫酷颜值,多哚Glass V1更轻更薄让人更有沉浸感。”这样一款突破惯性思维打造的尖端科技产品,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故事?且听“程序猿”出身的李刚娓娓道来。

“技术宅”瞄准VR设备

1983年出生的李刚,大学毕业进入金山开始软件工程师生涯。2009年底,李刚作为酷盘CTO主导整技术工作,他苛刻专注的性格让酷盘成为当时云存储、云计算领域安全性最好的公司之一。

时隔四年,李刚的“程序猿”生活实现华丽转身。2013年,酷盘被阿里巴巴收购。面对几千万美元的第一桶金,李刚和合伙人选择继续创业。

“我们想创造一个吸引人的东西,一个真正有用的东西,而且会让人们联想到其内在的创新精神,也能满足自己技术宅男的梦想。”

就在2013年,国外一些VR厂商涌现,其中最有名的是Oculus,后被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之后,索尼、三星等相继并起。李刚敏锐地意识到,下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入口是眼镜。

2013年3月,多哚创新工作室在北京成立。随后,精于数学算法的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博士海归,加入团队并负责系统算法的研究开发;前Olympus光学专家团队主导光学设计与研发;来自腾讯、华为、金山、阿里的众多精英纷纷加入。

“谁说中国人就只能抄袭、山寨,我们就是想做出自主创新的产品和国外PK。”李刚说,这一信念让各路高手合力攻关VR技术。2014年12月,多哚获得某知名投资机构巨额天使投资。

几年来,多哚一直低调地专注于新技术的研发,并在美国成立了由双博士带队负责新技术研发的技术团队,攻坚VR产品的便携与轻薄这一难关。之所以把实验室建在美国,李刚称,美国更重视基础研发,中国更偏重产品,希望多哚能在VR领域,有自己的突破。

炫酷不易轻薄更难

目前的可穿戴智能产品,无论是VR头盔还是VR手机盒子,逃脱不了太重、不方便和不舒服的惯性设计。扎克伯格在收购Oculus后,即提出Oculus的VR头盔要在未来5—12年内做成一幅普通眼镜大小。

Oculus尚在努力,不过扎克伯格的想法已为多哚付诸现实。人们需要怎样的VR智能眼镜?方便携带,能获得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就这样,Glass V1在多哚的实验室里由想法变成产品,并一步步走向成熟。

“用乔布斯的话来说,所有做软件的人都该做硬件。这就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用户的产品体验,因为软件和硬件终极目标是为客户服务。”李刚说,对用户而言,眼镜和头盔的形态变化关系到体验的舒适和便捷。但对技术研发者来说,减重及变轻薄是一件很难的事。

李刚以多哚主打新品Glass V1为例说,这套系统的技术包括光学、电子、算法以及软件,其中光学和算法的自主研发是难点。

对于业界来说,VR头戴式产品做到20毫秒以下的头部追踪响应延迟较难攻克。但是,多哚团队耗时半年攻坚的成果是,VR眼镜V1可达到动态10毫秒的延迟。

多哚 Glass V1与一般太阳镜大小相仿,但在眼镜中配备了一块专门为VR优化定制的,分辨率达到2K+级别的110度大视角屏幕,通过这块屏幕,用户可进行游戏与电影观看等。此外,人性化的外形设计,在佩戴时也更舒适,适用于更复杂的使用场合。

打破“眩晕”魔咒

“当初提出做VR眼镜时,遭到团队的反对,他们觉得山寨国外产品回报来得快。”李刚依旧坚持最初的梦想,“就想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如今我们有超过100人的团队,其中近80%负责研发。这些年轻的工程师平均年龄甚至不到25岁,每个人身体中都流淌着创新的血液!”李刚认为,中国人其实很聪明,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术带头人中有很多中国人,并做出很多改变世界的技术。但是,目前国内的大环境导致很多企业更看重快速的回报,从而轻视了自主研发,所以山寨产品层出不穷。

“我有信心做一个不以山寨产品为核心的创新企业。”李刚说,VR最大的魅力在于沉浸感,理想的虚拟现实应该具有人所有的一切感知功能,并让人们能正常地感知这些功能,而要实现这样的体验,关键要解决“眩晕感”。

多哚注重虚拟世界真实感的重现,从物理硬件设计开始层层把关,并据此独立研发ThinVR光学成像技术、图形畸变矫正算法及预判算法,不断调试,最终达到100°视场角,10毫秒动态时延,刷新率达到90赫兹,解决了前庭眩晕症,VR体验极大减少眩晕或不适症状。

在业界VR设备头部追踪响应延时普遍在20毫秒以上时,多哚VR眼镜却压缩到了10毫秒,这比眨下眼睛还要短的时间,让李刚和团队琢磨了大半年。

“在这个很长的响应链上,每个阶段都要细抠,每个环节都要缩短响应时间。”李刚表示,V1自带的操作系统DLOS VR ROM,基于Android4.4改造而来,这一创新让V1与PC的连接摆脱了复杂的数据线。V1升级版明年将使用WIFI,打造自己专属的传输系统如无线传输。

在李刚看来,对于中国用户而言,更多偏重娱乐内容,但未来可以考虑通过VR办公、会议等。“通过一台感官无负担、体验舒适、视觉无延迟的设备,完全进入另一个‘真实’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VR。”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刘 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