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原全球副总裁、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创始人兼总裁的张晨去年4月宣布加盟京东的消息一度让业界大呼意外。
毕竟,在过去的10多年时间里,受益于创始人刘强东强硬姿态的京东更多表现出的还是一家敢于打仗的电子商务公司,技术和科技的因素在对外形象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被“弱化”了。
于是,“如何让京东成为一家更加技术的公司”成为横在京东集团CTO张晨面前的第一道题。
相比去年刚入职就赶上迎战“6·18”,全程参与了今年京东“6·18”备战的张晨如今更有底气给出答案。“去年‘6·18’技术方面的目标是稳定,今年光稳定还不够,还要考量技术能给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对用户体验有多少提高。”
大数据带来的智能卖场
将技术保障和技术驱动提到同等高度后,张晨认为在今年“6·18”展示的京东技术核心力量是如何通过大数据驱动提升营销效果和用户体验。
而这背后,在以往的大促活动中,一般由采销人员完成定价、商品推荐、库存规划等操作,虽然有数据报表支持,但大多数都依赖人工进行决策。
于是,今年“6·18”的不同之处是整个促销流程都会获得智能卖场的支持。
“京东已经成为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智能卖场是以京东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和优质的海量数据为依托,通过对用户浏览和购买习性等数据进行筛选,描绘出精准的用户画像,了解用户、陪伴用户。”张晨解释道。
在张晨看来,大数据也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依靠海量的数据,京东非常清楚用户的购买力和产品需求,甚至可以在用户下单前就预测到其行为,实现未买先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在近期一家手机首发活动期间,京东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出每个小区新款手机的需要量,把相应量提前发到配送站。比如在北京有200多个配送点,手机直接送到配送点,这样用户一下单,配送员就从配送站把货送到用户家里去,这个项目创造了用户体验的极致,最新纪录是7分钟用户从下单到拿到爆款产品。
此外,这一次在京东“6·18”活动中全面应用的智能卖场还将融入到整个购买流程中,会在购买路径上发现用户需求并推荐热点产品,以便提高购买效率。
而张晨的“野心”还在于智慧供应链管理,京东通过大数据可以精准地预测产品的销量,从而指导更多厂商的生产和库存,不仅提高京东自身的库存周转率、提高运营效率,更可以帮助厂商实现智慧安排产量,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6·18”实现无人机送货
在电商领域,无人机的概念并不新鲜,但问题是一直无法落地。
但据张晨透露,这一次“6·18”期间,京东开启了无人机乡村送货的先河,并且京东已经于6月8日在江苏宿迁成功开始无人机实际送货试运营。
据了解,经过多次试飞、优化、迭代,京东已经推出了多款无人机,载重从10~15公斤,送货飞行送货半径可以超过10公里,同时,京东无人机送货已经完整融入京东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自动装载、卸货,送货完成后自动返航。
而在此前的“‘6·18’品质狂欢节”发布会上,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就表示,京东目前已进入全国20万个行政村,而这些地区用传统的配送方式,其成本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5倍以上,这成为了妨碍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京东将用无人机在农村送货,以此解决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
按照张晨的表述,与其他企业的无人机物流模式不同,京东无人机目标非常清晰,就是从乡村配送中心到乡村推广员,路线固定且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规划,保证安全。
而无人机最大的好处是节约物流成本。目前京东的无人机项目针对偏远农村,需求明确。从全国范围看,京东已经和包括江苏在内的四个省份展开合作,京东内部也成立了X事业部,专门研究包括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在内的最新“无人”项目。
“今年的‘6·18’,京东的研发团队已经从小心谨慎‘应考’,变成了摩拳擦掌出战,期待技术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让张晨感到振奋的是,如今技术在京东越来越被重视,技术的发力点越来越多,搞技术的人也有做不完的事和使不完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