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当多的人不熟悉房颤,当然也不了解房颤会引起中风这一危害。心内科专家指出,因为在没有出现卒中之前大家都不去重视,包括病人和医生。所以,有的房颤的病人觉得服用抗凝药物太麻烦,而不坚持服用,医生也没有规范用药,有时甚至就给病人简单选择阿司匹林,结果房颤发作时血栓脱落,最终导致中风发生。
中风的病根子竟然在心脏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四个腔室按照顺序、有规律地收缩。房颤发生时,两个心房失去了收缩功能,持续不规则地颤动,导致了两大问题:第一由于心房没收缩,心脏的输出量减少15%-30%,造成身体缺血,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会出现气喘以至于夜里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等症状。第二是心房不收缩,血流缓慢,很容易在左心房内形成血栓,而血栓掉下来就很可能进入脑血管,堵塞血管引起中风。
“据统计,我国目前房颤患者有800万到1000万例。而由于房颤引起的中风大概有60万-80万病人。”王景峰说,“很多患者中风了住到医院神经科,检查病因,根子不是在脑血管,而是在心脏。心脏的血栓由于房颤发作而脱落,顺着血流进入大脑堵塞脑血管。”
所以如果病人有房颤病史,出现缺血性中风,医生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房颤导致中风,这个时候要做心脏超声检查,如果左心房内有血栓,95%以上则是由于房颤引起的中风。
心慌如上楼梯或有房颤毛病
房颤常见于哪些人群呢?王景峰说,临床上,像冠心病、高血压、心衰、风湿性心脏病、甲亢等患者,都是发生房颤的高危人群。如何发现自己出现了房颤呢?王景峰解释说,心慌是房颤发作时的典型症状,自己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好比爬楼梯后感觉到的心跳、心慌及不规律跳动。如果是持续房颤,诊断非常简单,做心电图就可以确诊是不是房颤。如果是一个阵发性房颤,不发作的时候,有几个方法可以抓住房颤发作:
首先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持续记录24-48小时,只要在这个记录期间有出现房颤,医生就能发现。如果病人48小时不发作,一两个月才发作1次,怎么才能抓住房颤发作呢?王景峰说,现在有一种微型心电记录仪,比手机还小,可以在家庭里使用,病人可以自己放在口袋里,如果病人一旦感觉到不舒服,就能捕捉记录下来。
预防中风核心是抗凝
目前房颤不为大众所了解,其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一些是很不规范的。王景峰说,房颤有三种类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如果现在有阵发性房颤,危险因素很少,年轻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也好,以前没有发生过卒中,阵发性房颤发生以后,治疗主要是维持窦律。
对于持续房颤,尤其是慢性房颤,如不能恢复窦律或无法维持,治疗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控制心室率,在静息状态下60-70次,运动以后不要超过120次,病人就感觉到很舒适。第二个就是预防心房血栓,可以选择用抗凝治疗,目前的抗凝药物治疗有两大类:一类是华法林,第二类是新型的口服抗凝药,包括两种:一种是十因子抑制剂,第二种是凝血酶抑制剂。
需要提醒的是,抗栓治疗分为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不是抗凝,所以阿司匹林对于心房血栓的形成,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作用,它是抗血小板,所以它主要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而预防左心房内血栓形成,则必须要用抗凝药,而不是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