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成功首飞 刷新我国航天史多个纪录

2016-06-27 08:11 法制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6月25日晚,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开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中国将陆续发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空间实验室任务之后,我国将真正迈入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

刷新我国航天史多个纪录

20时整,“点火”口令下达,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距离海边约800米的发射平台上腾空而起。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

“火箭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征七号总设计师范瑞祥说,长征七号首飞成功,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能力。

据介绍,此次发射刷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纪录。首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其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是中国以往运载火箭的1.5倍。

其次,发射占位用时突破极限。发射占位是指到达发射区之后,在发射区停留时间。从垂直转运到成功发射,长征七号只用了84个小时,是我国目前发射占位最短的火箭。与以往垂直转运只运输火箭不同,长征七号采用了更大更快的新型活动发射平台,火箭和设备同时垂直转运,到达发射工位后不再需要测试,简单准备后就能够发射,达到“即到即打”。

第三,长征七号是我国首次在海洋环境下发射的火箭。与内陆发射场相比,海南文昌发射场湿热多雨和台风频繁的气候条件,对火箭上的精密仪器和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长征七号火箭团队为此建立了专门的攻关项目,研究火箭对海南自然环境的适应技术,开展了多项试验并最终通过了严格的考核验证。长征七号的成功发射,表明我国运载火箭已具备在复杂气象、气候环境下全天候发射能力。

首艘货运飞船明年4月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说,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将于2017年4月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不仅可以满足发射货运飞船的需求,而且未来还将承担中国航天多种类型的发射任务。

长征七号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构型,面向主流卫星市场,适应面更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七号副总设计师程堂明说,通过改型或与上面级组合,长征七号覆盖大多数主流卫星所需的运载能力,是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未来将成为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肩负着长征火箭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的历史重任。

程堂明介绍,长征七号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首战,它的诞生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可靠的运输工具。完成此次首飞任务之后,长征七号未来将承担我国首个空间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发射,为我国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搭建起“天地运输走廊”。

“到2020年,载人航天工程中很多任务将由长征七号来承担。”程堂明进一步解释说,长征七号是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全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前期执行发射货运飞船任务,后续将执行发射新型载人飞船的任务。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

完成定选

武平在介绍空间实验室任务整体安排以及后续任务准备和计划安排情况时表示,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定选。

据介绍,2010年中央批准实施空间站工程,分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研制建设两个阶段实施。空间实验室阶段的任务目标是: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和补给、航天员中期驻留、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经验。

武平说,为满足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要求,空间实验室阶段改装研制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新研制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货运飞船和应用载荷,研制生产了长征二号FT2、遥十一火箭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并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新建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工位及相关设施设备。

根据任务目标,空间实验室任务共安排4次飞行任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后,后续3次飞行任务分别为:9月中旬,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中旬,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1月中旬,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实施返回;2017年4月中旬,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目前,后续各项任务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正按计划推进。其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以及配套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完成出厂测试;神舟十一号任务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定选,正在进行任务强化训练;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二火箭正在研制生产和总装测试。

此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王经中昨日表示,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下半年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择机发射。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李文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