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榜样赵月:努力奔跑

2016-06-28 08:37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努力奔跑

北师大的操场上,赵月已大汗淋漓,但仍然没有停下奔跑的步伐。她的朋友圈签名这样写道:“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赵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研究生,班里的“学霸”,实验室的科研能手,同学眼中的“小太阳”。

“努力奔跑”是她的人生信条。

赵月生于辽宁锦州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11岁那年,父亲因脑血栓去世;12岁那年,奶奶也撒手人寰。此后,聋哑的母亲带着她改嫁,但在17岁那年,挚爱的母亲也被直肠癌夺去性命;赵月大二那年,在一次车祸中继父也不幸身亡。十年之间,所有的至亲都离赵月而去,她成了孤儿。

失去亲人庇护的赵月,并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她在困境中独自奔跑。大学期间,为了凑足生活费,每个寒暑假,她都忙着干各种兼职,她做过校内食堂的配餐员,也当过商场的手机促销员,还干过培训机构的班主任。有段时间,她每天凌晨五点半出门赶最早的公交车,她也曾在零下三十度的寒冬里发广告,冻到手脚麻木,落下了手脚受冷易生冻疮的毛病。

忙碌的赵月并未放弃对学业的执著。她也是一名“学霸”,大学前3年,成绩排名全院第一,最终以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保送至北师大读研。

刚入学,赵月就栽了跟头,研究生入学第一场专业英语摸底考试,她的成绩不及格。阅读化学领域的英文文献,别人轻而易举,她一篇文章要看上好几天,专业词汇量不足,时间净花在查字典上。赵月只好下起苦功夫,狂背专业词汇,阅读英文原文文献。一个学期后,阅读水平终于提上来了。除了上课,赵月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实验室,她经常在这里工作通宵。最终,凭借测量海水和食品中致癌物亚硝酸钠含量的技术,赵月成功申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她还先后在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

但赵月还是梦想着,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一名老师。在她心里,从事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是对社会、对资助过自己的恩师的最好回报。

赵月已习惯了每天去操场跑上十圈。她坚信,只要跑得够快,生活的不幸会被甩在身后;只要努力向前,梦想总会实现!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作者:任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