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太空经济论坛上获悉,2020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超过8000亿元,地理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
据介绍,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600亿元。根据《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0年总产值将超过8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十二五”期间,卫星研制与发射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十一五”期间发射48次,“十二五”期间发射86次。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专项、北斗导航等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已完全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三大载人航天关键技术。
目前,太空经济已涉猎包括农业、工业、能源及旅游等各个方面,降低成本、贴近百姓生活成了其发展的方向。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介绍,去年我国发布国家安全战略四大领域就包括太空安全技术的发展。“太空新技术很快会跟各个业态融合,比如,未来汽车工业升级转型离不开太空经济。”如今,大家看天气预报、出行的汽车导航等都离不开卫星,“我国把人类送上太空,技术已经成熟。随着航天商业发展,成本越来越低,遨游太空已不再遥远,”原民辉说。
“我补充一点,除了太空旅游,现在国外已经实现了‘太空丧葬’服务,”总参通信部原副部长杨千里认为,“太空服务”未来将实现更多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