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竣工

2016-07-04 14:33 央广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竣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正在我国贵州省平塘县建设的500米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昨天完成了最后一块反射面板的吊装,意味着这个被称为“观天巨眼”的主体工程全部竣工。这个望远镜英文名叫做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提高约2.5倍。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那么这位在世界望远镜家族中排在榜首的老大,他到底牛在哪里?他又能让我们看到些什么?

昨天上午10点,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洼地,随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的一声令下,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在隆隆的鞭炮声中缓缓吊起,在完成了二次空中转接并下滑至指定位置后,被顺利安装在索网上。FAST是借助了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仅仅是望远镜的钢梁支架的用钢量就达到了5000吨,几乎可以建造一座埃菲尔铁塔了,如果把这口大锅灌满水,世界上73亿人口每个人都能够分到一杯200ml水。Fast望远镜从选址到建设一共经历了24个年头,它的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如果把FAST比作一只巨型的眼睛,那么这只巨型眼球的直径就有300米,FAST就是靠这个巨大灵活的眼珠来把电磁波、观测深空汇聚药片大小的空间里,用来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武昌船舶重工集团就负责安装这只眼睛。

中船重工武船集团副总经理王渭龄介绍,FAST一共有4450块的反射面板单元,在调度的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的磕碰,实现了每一个单元的一次精准的装加,和提升空中的运输转接,和全位置的定位。

用来编织索网的7000多根手臂般粗细的钢缆,每一根的加工精度都被控制在一毫米以内;最终的500米口径的天线精度是3毫米,每一块反射面的单元制造的精度是1.5毫米。所以这样精度要求,就使得每一块反射面单元在运输的过程不能发生任何碰撞,那么这样的精准的运输过程是怎样做到的呢?FAST吊装负责人黄万平透露,这个反射面单元是铝合金板架结构,第二,工件在吊装的过程中它需要进行二次转接,第三,工件需要根据安装部位的不同进行全姿态的调整,所以我们就构成了这种独特吊装技术,这种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柔性、弹性,能够克服某种原因产生的受到的外力的影响,从而保证反射面单元的安全。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眼睛越大,看得就越远。而这只“观天巨眼”也不是死死在那儿瞪着,根据观测的方向,它会拉扯索网来变形天线锅。这就好像人类可以转动的眼珠一样,他可以调整视线的指向,浩瀚的宇宙对于这只大眼睛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制造了眼睛上的4450块反射面单元,其铝合金结构自重轻、防腐能力强等特点,使得仅反射面这一领域就诞生了十余项我国的自主专利技术。

中国电科集团第54研究所、反射面单元技术总设计师郑元鹏介绍,望远镜的这个反射面可以看到它上面穿了很多孔,这个孔透孔率达到50%以上,完全可以透过雨水,透风也增加了,减少了风阻,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望远镜可以在地下看到,阳光能透过,也有利于下面的植被生长,对环境保护很有利。

根据建设规划,FAST将被应用于寻找和研究宇宙中的脉冲星等方面。掌握了星系之间互动的细节,就可以揭秘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理论上FAST能够接受到137亿光年以外的信号,这个距离已经接近宇宙边缘。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徐仁新介绍,有一种辐射500射电望远镜很感兴趣,可了解所谓黑暗时期的过程,怎么样重新点燃了宇宙的光明。(记者 朱宏源)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