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国防部正在探索开发“高带宽神经接口”技术,旨在实现人脑与外部电子设备的实时数据信息交互。自本世纪初,美军就开始积极探索“脑机接口”的军事应用,先后投入巨资研究意念控制的武器装备和机器人系统。随着该技术的发展成熟,美军将通过对士兵脑电波信号的采集处理,构建以脑控无人机为代表的意念作战模式,一场基于人脑远程控制的战争新模式正加速形成,并将深刻改变未来战场装备操控与攻防对抗,一大批“心有灵犀”的脑控作战新“杀手”正呼之欲出。
随心而动 无人机遇上脑电波
作为认知科学的研究前沿,脑科学正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日前,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通过在动物体内植入的微型传感器,成功开展了记录神经活动的相关试验。这种微型传感器包括神经感知和信号发射两个模块,只有回形针大小,外形随环境变化,可实时记录并传送大脑向身体其他部位发出的电信号。
在此之前,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还研究过将脑电波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大脑调制解调器”,将微弱的脑电波放大并传送到计算机中,进行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就可以把人的思维转换成机器的控制指令。2015年葡萄牙一家公司就通过研究“意念控制物体移动”,实现无人机与脑电波的完美结合,无人机操作者只需佩戴一个外置电极头盔,就可以通过脑电波信号实现对无人机“随心而动”的意念操控。
目前,美军正积极探索肌体协同控制装置,研制的“认知技术威胁预警”系统可使士兵在3秒内完成100个威胁目标的判定识别。此外,瑞士科学家也成功实现了人脑意念控制轮椅行走。2014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成功完成脑控无人机飞行试验,试验中没有飞行经验的志愿者通过大脑思维完成了飞机的起降操作。
意念控制 人机一体智慧作战
作为人体的联合指挥中枢,人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产生和处理系统。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或受到外界刺激时,都会伴有神经系统一系列电信号活动的产生,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脑电波。事实上,脑电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人类在思考时像电视信号塔一样不断发送无线电信号。因此,除使用脑内植入芯片模式,还可以直接使用脑电波接收机接收大脑信号。
神奇的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科学家就通过电子管制成了第一代脑电波接收仪,可实现100米范围内大脑思维信号向声音的转换。此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技术革新和创新发展,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捕捉人脑“瞬息万变”的思维信号,并将其成功转化为可以驾驭外界设备的电子信号。
目前,已经可以从脑电波中分离出大脑思维信号、视觉神经信号和听觉神经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以辨别的声音、文字和图像。随着对脑信号的深入解读,未来人机一体的脑控意念武器将成为现实。意念控制的武器装备可直接读懂大脑神经信号,将人这一战争主体从战场的最前沿解放出来,实现人机一体“心有灵犀”的应用效果。
呼之欲出 引领脑战争新时代
脑控装备为武器操控和作战运用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按照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设想,植入式微型传感器最早将于2017年开展基于人体的试验。预计该装置将在大脑里连续工作数月,实时记录并传送人脑产生的缜密思维,用以对装备进行意念操控。
脑科学技术正得到各军事大国的广泛关注,美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脑的十年计划”,并于近期加强了对人脑意念控制作战领域的研究。日本、欧盟也相继提出“脑科学时代”计划和“人类大脑研究”计划,重点探索脑科学及相关技术领域。2013年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成功搭建脑控飞船模拟器装置,通过人脑思维可直接控制飞船模拟飞行。欧盟通过开展脑飞行计划,旨在实现飞行员通过大脑思维直接驾驶飞机。
“脑控枪”“脑控战车”等新奇装备正逐步从科幻走向现实。目前,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通过开展“阿凡达”计划研制“机器战士”,可直接通过大脑意念远程操控,代替士兵遂行作战任务。已经进行技术探索的“脑控汽车”,可在人脑思维活动的直接控制下,完成行驶、加速甚至是急转弯。此类技术一旦成熟,将直接开启无人作战装备操控新时代,掀起“脑控”作战的战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