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怎么样?
即将定于7月2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通州、武清作为参展地区,将集中展示它们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建设成果。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规划区域、重要示范区,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近年来发展成果卓越,无论是交通、市政还是产业,两地的实践描绘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美好蓝图,而这些最新的成果和未来规划均在智慧城市博览会上得到展现。
通州区全力打造“行政副中心”
近十年来,北京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严峻,城市“摊大饼”式蔓延,水资源紧缺、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凸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旨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实现京津冀三地整体协调的发展,打造智慧的首都城市圈。
今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明确将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为一体,等同对待。
通州区打造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能够发挥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发展的两大作用,将成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借助近年来北京市近50%的公共财政投入,通州得以进入加快发展时期,完成了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整治等“打基础”的重要任务。
在本届智博会上,通州市政府将向社会展示近年来“行政副中心”建设成果:地铁1号线、6号线等便捷通达中心城;六环路、京哈、京沪等高速公路,使通州具备了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中心城优质资源向通州转移,已有十余家中小学和医院在通州开办分校、分院;城镇建设用地有效控制,空间资源较为充足。此外,为了防止城市继续“摊大饼”,在市行政副中心规划的同时,政府也开始推动通州和朝阳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地区建设,同时进一步整治以大运河、潮白河为主的河道体系。
与此同时,通州还将展示“一核五区”的现代化国际新城规划框架。这五区分别是: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通州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国际组织聚集区、通州文化旅游区。通州新城“一核五区”将成为疏解中心区商务功能,提升消费功能,聚集文化功能的重要的空间载体。
天津武清要做京津双城协同发展枢纽
作为天津西北部与北京和河北接壤的武清区,地处京津发展轴上,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曾说过:“要将这个优势与交通、生态、产业等优势叠加在一起,努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武清区区长杨令生介绍,“十三五”期间,武清区将全力打造京津卫星城、美丽新武清,加快把武清建设成为京津双城协同发展枢纽节点、高端制造研发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武清区的下一步发展,着力于加快编制和完善专项规划,加快建设产业承接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加快生态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宜业宜居的营商和生活环境,在重要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届智博会上,武清区将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五个方面的工作成果。首先,在京津冀互联互通上,未来武清区将衔接多种交通方式和京津冀客运网络,逐步建立一个便捷、高效、智能、环保的公共交通系统,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大交通格局。其次,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武清将展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展示以清洁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绿化美化为核心的“美丽武清·一号工程”实施情况。第三,为构建载体平台以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实现要素和产业聚集,武清开发区将着力打造“三基地”,即:高端制造业基地,总部楼宇经济基地,产学研创新基地。第四,武清区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狠抓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大力吸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造科技和人才双轮驱动的高新技术区。此外,为加快落实《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武清区民政部门选定位于该区河西务镇的民政部养老示范基地,作为接纳北京老人来津养老的试点机构。
武清区委书记王小宁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战略。认清我们面临的多重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抓住并用好十分难得的发展契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武清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