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中关村众创空间入驻率超高
电脑卖场都变成了众创空间
在地图上搜索中关村的众创空间,会弹出数十个推荐位置。
如今,不足800米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上少了些扫码发传单的人群,但只要走进周边新旧不一的写字楼内部,又是一派热闹的创业景象。在这条以“总理咖啡”而闻名的创业大街周边,聚集了包括3W空间、优客工场、AC加速器、氪空间、头条号创作空间、创业家、天使汇等一众知名众创空间和孵化器。
数据显示,中关村创业大街日均孵化1.6家创业企业。就连部分电脑卖场也变成了众创空间,鼎好A座二楼整个变成了(北京)小样青年社区,京东搬离苏州街银丰大厦后,大厦三层都被纳什空间所占据。
尽管装修非常低调,电梯老旧,但中关村区域众创空间的入驻率相当高。根据思达派&创头条、纳什空间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众创空间地图》显示,中关村众创空间的平均入驻率超过了60%以上,一些知名度较高、高性价比,以及运营良好的空间,入驻率基本能达到90%以上或者100%。许多空间长年满员,比如优客工场丹棱街店,剩余工位数永远是零,还有曝光率较低的北大创业谷,装修非常低调,但里面坐的满满当当。
扎堆的原因顺理成章,对于绝大多数将“互联网”确定为创业方向的创业者来说,中关村地区的互联网产业基础深厚,巨头聚集,产业资源、人才、资金相对密集,氛围浓厚;另一方面交通十分便捷,价格合适。
根据思达派&创头条的报告,中关村区域众创空间的均价约为1660元/月/人,而目前全市的众创空间整体均价约为1680元/月/人。由于卖场的衰退,还有大量众创空间由卖场改造而来,成本要低于写字楼,这对在乎创业成本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在谈到目前国内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优办创始人兼CEO卢阳的声音显得更为冷静。卢阳的团队在走访北京、上海的众创空间之后,得出数据,其中有40%到45%是空置的,空置的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空间刚刚开出来,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把它装满。再有就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响亮,很多以前不是做空间领域的个人和团体,包括政府都加入到这个行业里来,造成了众创空间的扎堆开业。“一夜之间开出来的空间有三千多个,注册的可能有一万多个。但大家只会去那些最好的,最好的踏破铁鞋都进不去,不好的会死的很惨。”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对话
牛大坊搬到众创空间省了一半房租 “深切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以前传统的办公室搬到现在的众创空间,最直观的是成本大幅降低,租金少了超过一半。”牛大坊创始人邓毓博说。
2014年底,IT博士辞去高校工作卖牛肉面,让邓毓博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创业一年多之后,牛大坊已经从纯线上的网络版兰州牛肉面发展到线下,在深圳开了线下店。这也意味着,牛大坊的战线从兰州和北京的双城记变成了兰、京、深三城记。“创业的初衷是要改变兰州牛肉面行业整体杂乱低端的现状,纯做线上是不够的,需要往线下延伸。我们现在的实体店也和传统的兰州牛肉面店有区别,无需拉面师和调汤师,工厂标准化后统一配送就能解决问题。店里只需要煮面师傅就行。”邓毓博介绍说。
深圳实体店的运营,让北京的团队成员有了分流。牛大坊在北京的办公室从北太平庄的商务楼搬到了位于中关村E世界财富中心的P2联合创业办公社,“年租金从之前的10多万元变成了不到5万元,成本大大降低。”邓毓博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众创空间的办公氛围更好,周边都是创业团队,会深切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里办公的多是技术开发、金融类创业团队,很少有做食品的,我们来了之后好多人跑过来询问,也会尝试在网上下单,这里差不多有十分之一的人买过牛大坊。”
搬入众创空间,节约了成本,发展了生意,但也有不便之处。“比如相互间会有干扰,还会有涉密问题,有时候讨论问题,很多不方便在公共场合说的话也会顺其自然的说出来。”邓毓博说道。
事实上,邓毓博还有一个身份——兰州船说创业咖啡的联合创始人,这也是一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在他看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众创空间生存状态会更好,入驻的优质项目多,投融资相对容易,众创空间的盈利点也会更多,二三线城市众创空间的生存压力则更大,“初创企业死亡率很大,众创空间如果单纯靠收取租金很难延续下去。空间场地、法律等方面的支持是基本条件,关键是要帮助小微企业的成长,比如对接融资资源、提供指导性服务、帮助对接互补性优势资源等。”
北京晨报记者 杨奕
锋享+迎来10岁的小创业者 “众创空间不会使我们感到压力”
书本搭建的前台、糖果色的桌椅、墙上的涂鸦……走进位于锋创科技园的众创空间——锋享+,鲍家三姐妹被这里吸引,“这里很安静,像图书馆。”
鲍美伊今年10岁,鲍美妍8岁,鲍美杉5岁,三个年龄加起来才23岁的姐妹,已经创业一年,创办了DoReMi电视台。大姐鲍美伊是电视台的台长,老二是主播,老三是助理。“我们好奇大人的世界,谁说我们没有长大就不能创业,谁说小孩的思想都是幼稚可笑的,我们要做全球第一个小朋友自己创办的电视台,我们还要更多的小朋友加入到我们的电视台,小朋友帮助小朋友,让世界更简单、更快乐、更美好。”三姐妹说。
这个有趣想法的诞生是妈妈山迪希望通过孩子自己办一个电视台,来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发挥小朋友们的想像力并鼓励她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也想通过这个特别的方式陪伴三姐妹共同成长。就这样,三姐妹去年拿到爸爸妈妈的第一笔投资,在自家地下室做了一系列的电视台栏目,还参与了两个关于小朋友的公益活动。一个是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其搭建农场和厨房;一个是为身患癌症的小柯蕾加油祝福,向更多小朋友众筹快乐。“小柯蕾正在美国跟病魔进行搏斗,她特别需要听到更多中国小朋友给她喊加油。”三姐妹为了尽可能帮助小柯蕾实现愿望,前后写了三个计划书,多次开会讨论计划书的可能性。她们剪掉自己及腰的长发,为小柯蕾做假发,她们还为属兔子的小柯蕾组织了好兔子联盟,亲手做了兔子巧克力准备送给她。
年纪虽小,但说话做事有板有眼。在谈到公司的未来发展,鲍美伊称,初步设想会有五大板块,包括儿童网络电视台、儿童互动平台、儿童领导力课程、儿童主题餐厅和儿童公益项目,“我们愿望是小朋友帮助小朋友,让世界变得更简单、更快乐、更美好。”我们有一个大胆的目标:建造一个DoReMi王国。
有了鲍氏三姐妹的入驻,锋享+迎来了最小的创业者。“以前我对办公室的概念就是格子间、办公环境会很严肃,没想到这里这么开放、这么可爱,不会使我们感到很有压力,还可以和其他创业者学习交流。”鲍美伊说。小朋友为众创空间带来活跃、欢乐,但在管理和服务上也增加了难度。鲍美伊说,“我会出一个公司的规章制度,与小朋友们‘约法三章’,不打扰到平台上其他租客工作。”
锋创科技园副总经理秦超也表示,很荣幸能伴随DoReMi电视台成长,也愿意尽可能为电视台的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除了工商税财法等一站式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我们还积极协助互联网+创新型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开展路演活动、组织沙龙和培训、搭建与投资人对接的平台。对每一位入驻锋享+的伙伴做好服务,与他们苦乐与共,一起成长。”
北京晨报记者 杨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