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式创新】敲开绝对安全通信大门的“墨子”

2016-08-17 09:38 央广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解码中国式创新】敲开绝对安全通信大门的“墨子”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昨天(16日)凌晨,搭载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这颗被命名为“墨子号”的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星际之旅。它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中国之声特别策划《解码中国式创新》今天播出《敲开绝对安全通信大门的“墨子”》。16-8-17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在2016年8月16号的凌晨一点四十分,量子通信的研究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搭载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志芬:我宣布,长征二号丁 遥三十二火箭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的量子卫星“墨子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它承担的任务,是在国际首次开展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空间尺度的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等多项实验。

“墨子号”的发射,到底意味着什么?在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看来,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潘建伟:从未来的角度上讲,我们希望天上能够有一个通讯网络的星座。大概是多颗卫星之后,最后的配合需要有一个光纤网络,然后通过光纤网络送到千家万户。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来构建一个广域的量子通讯网络。

在量子保密通信中,由于量子的不可分割、不可克隆和测不准的特性,所以一旦存在窃听就必然会被发送者察觉并规避。利用好这一特性,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兼卫星总指挥王建宇:比如说我在中国国内某个地方进行一个密钥通讯,那么就可以通过量子卫星把秘钥分发到全球的两个不同的点,那么这两个点就可以做密钥通讯了。开始可能国防安全用得比较多,如果这个秘钥确实好的话,马上紧接而来的可能是金融啊、股市啊,他们有一些保密性特别强的数据,可能就会来用这个技术。当然再过几年以后,成本低下来之后,我们每个老百姓的银行账号里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保密,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墨子号”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而在潘建伟看来:也得益于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来在航天方面的一些非常好的经验,得益于我们整个强大的科学的基础,和我们自己在我们这个小领域或者在本领域的一种前瞻性的布局。所以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话,我觉得我们就很幸运地走到前面去了。(记者 黄光辉 潘毅 王楷)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