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站成功接收“墨子号”数据

2016-08-19 08:1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地面站成功接收“墨子号”数据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18日从中科院获悉,17日11时56分24秒,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踪、接收到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轨数据。

“墨子号”于16日1时4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密云站、喀什站和三亚站负责承担“墨子号”数据的接收任务。

据介绍,“墨子号”首轨任务时长约7分钟,接收数据量约202MB。经验证,卫星数据质量良好。这些卫星数据已实时传送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负责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地面接收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工作,已经形成我国南-北-西地理布局的近地空间科学卫星接收站网。“墨子号”是继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卫星之后,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第三颗卫星。今后,地面站还将陆续承担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等后续空间科学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

相关新闻

资源三号02星激光测高在轨检校完成

记者日前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其近期已对资源三号02星成功进行了首次激光测高在轨检校,激光测量数据的高程精度从5米提高到2米。这一数据,足以“秒杀”美国ICESAT卫星。

此前,资源三号卫星已经成功打开了所搭载的全部4台相机对地球成像,首批回传的数据十分清晰。而资源三号02星搭载的激光测高仪是我国首个对地观测的试验性激光测高载荷。作为高悬天空的“探头”,激光测高仪获得的高精度高程信息,能为立体测绘卫星提供高程控制点,实现无控制条件下高精度立体测图。

立体测图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未来市民手中的电子地图、导航仪都可以实现从“平面图像”到“立体图像”的转变。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介绍,卫星采集的数据可以用于做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的采集、更新等内容。此次激光测高检校是国内首次开展对地观测激光测高载荷检校试验,在国际上也只有极少数国家开展过。资源三号02星上搭载的激光测高仪是试验性载荷,光斑间隔3.5公里以上,且无搭载足印相机,检校的难度要比测高精度约10米的美国ICESAT卫星大得多。

测图精度是衡量国产测绘卫星性能最重要的指标,其中,由于测量难度大,高程精度显得尤为重要。在前期成功开展了几何、辐射检校的基础上,此次激光测高在轨检校通过对发射过程和失重等可能引入偏差的影响进行标定,这是实现高精度高程信息获取的关键环节。(记者 耿诺 实习生 黄梓轩)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