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程师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从自然中获取设计灵感,比如蟑螂,鳗鱼,蝾螈,蜘蛛和黄貂鱼。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把目光转向可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之一,章鱼,并将其独特的能力转化到机器人设计上。这个自供电,有八只手臂的装置是一个完全柔软的机器人。设计者说这一特征可以让它比其它刚性材料更加适应自然环境。「机械章鱼」由体内的化学燃料提供电力,一种过氧化氢水溶液。当它穿过含有铂基催化剂的反应室时,化学燃料就会分解,产生增压氧气,然后用作伸展章鱼手臂里的充气隔室,从而可以移动。
“控制系统大约分成四部分:上游(液体燃料储存),振荡器(液体燃料调节),反应室(分解为增压气体)和下游(气体驱动与通气分配),”论文中解释到。组建机器人用到了一系列技术,包括了3D打印气动网络。过去,软体机器人一直受到局限,因为必须装上坚硬的电池。自带液体燃料的能力则打破了这一限制。研究作者,哈佛大学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生Ryan Truby谈到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
“软体机器人还处在萌芽时期。这一系统的的前景令人兴奋,尤其是人机接口方面,比如可穿戴和生物医学技术。因为这些机器人系统是建立在诸如硅胶之类的软体材料上,它们比传统机器人更安全,而且也更加适合这方面的应用。此外,软体机器人也可以使用在传统机器人无法应用的环境里,比如水下作业。”Jennifer Lewis和她同事们的研究已经发表在《自然》上,其中写道「机械章鱼」目前可以运行4到8分钟,但是这个运行时间会随着设计和部件制造的改进变得更加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