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杭州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五气共治”等工作,绿色思路贯穿城市发展路径,空气质量持续三年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杭州有大大小小3233条河道,不少河道在城市间纵横交错,一些区域黑臭水体问题突出。以余杭区运河街道为例,因为曾是养殖黑鱼的重灾区,大量废水使得附近水环境持续恶化。运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文泉说,为解决水质下降问题,余杭在去年从黑鱼养殖业里彻底“转身”,开始发展荷花养殖,整治面积达2100余亩,环境好了,居民收入也有提升。“一亩荷塘产藕带约1000公斤,每公斤卖8元钱来计算,仅通过藕带的种植,这些荷塘年亩均收益将达到8000元左右,还不算泥鳅的价格。”
据了解,杭州目前已累计完成71条460公里垃圾河,277条802公里黑臭河整治,整治封堵6267个排污口,新建污水管网239公里,1845条河道中优于V类水质河道比例同比提高25%,钱塘江流域达到三类水质,功能区100%达标,西部四县已基本实现全域可游泳,基本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今年杭州将持续推进“五水共治”,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县市水体优于III类,城区水体全面消除劣V类,实现污水零直排。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杭州也取得显著效果。2016年1月-5月,杭州市区PM2.5平均浓度61.5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同比下降7%;与2014年同比下降14.6%;与2013年同比下降19%。杭州环保主管部门介绍,在强势推进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灰气、餐饮排气等五气共治的过程中,啃下了一批“硬骨头”。
一方面,杭州还加速淘汰和治理大、中、小燃煤锅炉。完成了萧山电厂、半山电厂燃煤机组关停,实现全市燃煤火电机组“清零”;在2015年淘汰3225台燃料小锅炉的基础上,到今年6月份前将继续淘汰600台;关停10蒸吨/小时以上工业燃煤锅炉8台,完成清洁化改造35台。
同时,杭州还以此为契机推进过剩产能的持续淘汰与升级。“十二五”期间,杭州先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500余家。2015年以来,杭州就腾出用地1362亩,腾出用能42.6万吨标煤。杭州余杭区就关停整治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60家,产值达100亿元;近5年,淳安放弃了300多亿的产业项目;在桐庐县,2015年上半年,38项高能耗项目也吃了“闭门羹”。杭钢半山基地关停、五六百家企业关停搬迁,这样集中式的连片关停污染企业,在杭州市的环境保护史上尚属首次。与此同时,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环保产业成为杭州新宠。“十二五”期间,杭州产业结构加速向低碳方向集聚,2015年三产占比达到58.2%。
此外,根据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机动车对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的贡献占28%。为此,杭州市采取了加强车辆源头管理、实施限行禁行措施,目前基本完成黄标车淘汰。同时,杭州市的公交车正在逐渐转型升级,打造一张绿色城市新名片。目前,杭州市主城区公交运营车辆中,各类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和清洁能源车辆已达3482辆,两年内将力争完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全替代。(记者 杜希萌 实习记者 李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