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公布今天(28日)已经“满月”,但各地细则的出台却比人们预计的更慢。而已经公布的一些地方网约车管理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准入门槛、运营方式上也做出相比国家新政更为严格的限制,有质疑认为,高门槛让网约车被管成了“出租车”,不少车主还担心网约车数量限制引发“炒牌”和寻租行为。
中央版新政点赞声不断,但地方细则在某些问题上却难获认可,“声调不一”,网约车该怎么管?新政“落地”,究竟还有多远?
按照一月前公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管理政策框架较为明确,一方面网约车的合法性获得承认,另一方面其运营方式、报废条件等内容《暂行办法》也作出原则性规定,地方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来确定网约车具体运营的标准、数量和价格。此后,交通部又发布了指导性文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网约车车内设施配置及车辆性能指标要高于当地主流巡游出租汽车。不可巡游揽客等要求。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出租汽车管理处副处长曾嘉曾对此作出解释:各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交通结构、人口规模包括公共交通水平、现有出租车数量等情况都不同,只能由地方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包括运价机制包括数量的调控,这些实际的这个政策定制必须根据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在网约车新政公布约十天后,兰州率先公布的地方版细则,但也因此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按照其中的的规定,兰州的网约车数量被严格控制在3000辆左右。按照兰州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处长张建彪的说法,这是经过测算后适合兰州本地情况的。“根据出租车行业按照全世界通行的算法,基本上就是在千分之三,比如说我们兰州市现在三百五六十万的常住人口、再加上100多万的流动人口,那么这样大家可以算一算,我们所有出租车的数量就是一万五。按照我们的计划,2017年,传统出租车将增加到一万一千两左右,留给网约车的指标就不是很多。价格我们的想法就是这就是幅度范围市场调节可以,但是没有上限和下限肯定就乱了。所以价格方面我们根据兰州市实际报请市政府制定一个适合兰州市居民收入,还有我们行业特点的一个价格。”
不单单是兰州,梳理济南等已经出台的网约管理细则,和宁波、广州等地相关主管部门透露的信息可以发现,部分网约车的管理规定确实延续了对于传统出租车管理思路。一些地方还提出了“网约车进行统一标识”、“与巡游出租车一样6年退出”等限制。有观点认为,这样的政策造就的只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预约”的出租车。不少司机担心,在严控数量的情况下,网约车车牌的价格会像几年前的出租车一样,一路爆炒飙高。
司机王先生认为,“它现在又整成过去跟出租车一样,这跟出租车有的有什么区别,可能还有个门槛,这个门槛一设置上来,可能还不一定能跑得了,何必我们再搞这个事情呢?没有必要了。”
而在北京、广州、宁波等地,普遍认为网约车将被限制为本地车牌,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梁建伟透露,目前政策仍在研讨中。如何让细则平衡北京“车多路堵”的现状和出租车辆供不应求的问题,被业内认为可能是最大的难点之一。
据了解,目前已经公布的地方网约车管理方案细则都尚未形成最终方案。兰州、济南等地运管部门表示,将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后出台政策。曾嘉此前透露,交通部也将进行调研指导,拿捏好政策制定的尺度,推动地方尽快拿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方案,确保地方网约车细则的落地实施。(记者 杜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