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投资人并不需要剪断电源线的创业者

2016-09-01 11:45 第一财经科技

打印 放大 缩小

“为了争夺校园电信网络市场,经常出现网线被剪、电源被断的问题。”一位在校生向记者透露。没有需求,创造需求也要上,当制造消费成为一种商业现象或竞争手段,创业者们应该警惕了,投资人并不需要这样的创业者。

投资看人商业底线第一

“作为早期基金从来不追求道德洁癖,有洁癖也不该创业或者不该来融资,但一定要有底线。”针对宅代洗事件,线性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淮在朋友圈感慨道,“不赞成成王败寇,你的历史会成为自己不可抹杀的一部分,这应该是一个在规则框架下面的竞争游戏。”

和PE投资拥有较为清晰的分析模型不同,VC和天使投资处于投资的早期阶段,商业模式、公司架构还未成型,在记者接触的大多投资人中,看人成为非常重要甚至唯一的判断因素。

“风险投资第一投人、第二投人、第三投人,投人的第一点就是你必须是一个遵守商业底线或者遵守商业规则的人。”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章苏阳向第一财经表示。

“有一种人我们不会投,骗过投资人、以前老板、员工及客户的创业者,这类人我们肯定不会碰。”在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看来,商业道德要求是创业必须要坚持的底线,而创业领导团队的决策和做事方式,一定会影响到员工做事的方式,这就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走向。

“人、事、势、时”是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一直坚持的四点投资原则,在他看来四件事里最重要的肯定是人。在自己所投资的未拿到下一轮融资的项目大多问题都出现在团队,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由于利益、发展方向而出现分歧,“大公司、小公司一样,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哪个都不能少。”

考试作弊不能怪老师

在万众创业的大潮下,如今记者做创业报道不仅要对对方所提供的数据反复核实,还要对其个人学历背景、创业背景等尽可能的做交叉认证,但仍然难以避免漏网之鱼。当创投圈融资造假已成为公开秘密之后,很多时候说谎的创业者还和投资人沆瀣一气。而这被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描述为“行业内的一种新默契”。

学历造假、活跃用户数据造假、融资金额造假这些问题在创业圈屡见不鲜。曾有创业者私下吐槽,造假还不都是投资人逼出来的,投资人急于看到数据,不造假拿不到钱,公司只有等死。

“药给力”是一家手机上的药品购买和移动健康平台,主打“一小时良药送上门”,在运营一年后,药给力停止运营,在复盘这段创业经历过程中药给力创始成员、市场总监连佳星曾表示,在资本寒冬下,原来见10个投资者,现如今需要见到100个,商业计划书调整了一版又一版,这其实是一条不归路。

“投资人看重A方向,另一个对你感兴趣的基金看重B方向,媒体又将某观点放大到10倍甚至更多,行业会出现一边倒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创业者信心前后摇摆的状态,大多创业者会疯狂做调整。”

资本寒冬下创业者的压力也可见一斑。在疯狂调整的过程中,剑走偏锋者或许就做出有违商业道德的行为。但这不足为造假行为寻找借口,“这就相当于考试作弊不能怪老师,压力存在,但不能怪到投资人身上,自己的诚信自己把控。”李开复表示。

90后创业明星

2014年开始的那波创业热潮最为鲜明的特征是一直贴满各种标签的90后,越来越多地以创业者身份开始在商业世界粉墨登场。在大部分人都还在按部就班地为工作而奔走的时候,这些90后迅速拿到投资,以极具“冲击力”的成功形象刺激着诸多80后甚至70后、60后的眼球。

2014年7月的一个创业者分享会上,T恤、短裤加拖鞋打扮的“一起唱”创始人尹桑刚上台就强调“这个短裤是我高中时代第一次创业时候穿的,我立志穿它到上市敲钟为止。我觉得是特立独行的90后放大了创业精神的本身,所以现在社会才会这么关注90后创业。”

与太过休闲的着装有点不搭的是,1992年出生的“一起唱”创始人尹桑曾经在一年的时间内先后获得IDG的三次投资。

而这一切在尹桑看来相当的顺其自然,“投资人开会中途出来抽烟的几分钟时间,我和他聊了一下,把自己的思维逻辑、商业模式讲清楚。”

只不过,今年年2月,尹桑发布员工内部信称,由于C+轮融资失败,再加上此前采购大批硬件设备,账上仅剩的现金已经用尽,公司临近倒闭。

偏爱BAT人才

在全民创业的最高峰,BAT人才一直是各类投资机构重点青睐对象。腾讯产品总监出身的于章涛创业方向是做一家国际酒店搜索、预订的服务网站。

按照于章涛的回忆,和投资人第一次接触之后,这笔投资基本上就已经敲定了。“当时我主要讲了讲我想要做的事情,投资人就觉得挺感兴趣的,认为这个方向值得探索。”于章涛这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了两天之后,于章涛拿着准备的10页PPT去给一干投资人讲自己的创业想法,结果同样得到了认可。

而面对诸多投资人用问题“狂轰滥炸”的经历对他来说并不可怕。“在腾讯的时候经常会去总部深圳给上级领导做汇报,所以给投资人讲东西,就像平时开例会一样,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不管他们问什么问题,都很容易镇得住场面。”

不过,即使是来自BAT的人才,创业依然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

“没有谁能够看得清楚这个项目是不是以后真的能成功,所以这其实有不少赌的成分在里面。既然赌的话,找BAT公司里面做产品的人至少风险会相对小一点。”于章涛解释道。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作者:邱智丽 赵陈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