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所有的老师、学生,还有家长们都要心甘情愿或者不情不愿的忙碌起来。然而,这段时间同样忙碌的还有那些电信诈骗犯们,正躲在黑暗中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电信诈骗缘何屡次得手?近日,接连发生的“徐玉玉案”、“宋振宁案”、清华大学老师被骗1760万等事件将电信诈骗再次推向风口浪尖。从不谙世事的学生到高知分子竟无一幸免。360安全专家表示,如今电信诈骗已形成从个人信息攫取、售卖到实施诈骗的黑色产业链,其中包括多个分工明晰的环节,十余“工种”环环相扣。
电信诈骗形成产业链防不胜防
电信诈骗屡屡得手 年均造成损失超千亿元
电信诈骗产业链上的分工让诈骗分子的目标群体更加趋于精细化,而9月份的开学季就成为了很多犯罪分子借以实施诈骗的机会。
电信诈骗屡屡成功,纠其原因,360安全专家认为,电信诈骗数量巨大、信息泄露现象普遍、产业链完善、从业人员经过体系化的培训等都成为关键因素。
根据360猎网平台的数据统计显示,当前全国范围内专业从事网络诈骗活动的犯罪分子多达160万人,每年给全国网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0多亿元。巨大的利益背后则是庞大而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条,实施电信诈骗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在这条黑色产业链中,恶意软件编写、漏洞售卖、数据窃取、个人信息倒卖、批发零售到分赃销赃等,分工明确、并具备“专业”素质。
如实施电信诈骗的关键因素之一:个人信息。360补天平台在2015年就收录了1200多个网站的1410个漏洞,通过这些漏洞,黑客能获取至少55.3亿条网友的个人信息,以我国7亿网民的数量计算,每个网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数量在7-8条。
360安全专家发现,黑市上每个网民的个人信息被明码标价,甚至存在打包售卖的现象。这些个人信息批发商,既不参加盗取信息的环节,也不参与实施诈骗的环节,但是却为电信诈骗提供有力工具。据了解,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新生4毛1条,老的打包8万条5000元,量大价优,10万条以上,1分钱1条”。
个人信息批发商对话截图 个人信息价如“白菜”
到了实施诈骗环节,360安全专家表示,如今我国存在多个地域性职业诈骗犯罪群体,其中隐藏的诈骗高手通过一通诈骗电话甚至能够获利千万!并且各地“分工明确、各有所长”,主要的诈骗方式包括QQ诈骗、冒充黑社会电话诈骗、“重金求子”电信诈骗、PS淫秽照片敲诈、低价二手车、网络办证诈骗、电话冒充熟人诈骗、机票退改签诈骗、虚假中奖诈骗、购车(房)退税、邮寄包裹涉毒、网银升级诈骗等。
电信诈骗数量庞大 360全面守护用户安全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仅第二季度,360手机卫士就为全国用户识别和拦截各类骚扰电话91.2亿次,其中诈骗电话的拦截量居于首位,占比13.5%,平均每天360手机卫士就为全国用户拦截骚扰电话超1亿次,可见潜在诈骗事件数量之庞大,防范难度之高。
2016年Q2骚扰电话标记量与拦截量类型分布
除手机卫士外,360还有手机浏览器、搜索等一系列产品组合防御各类欺诈。比如,360手机浏览器具有9层安全防护措施,云查杀木马功能和全国最大的病毒库等优势。短信中的链接会通过360手机浏览器打开并扫描,一旦发现危险内容会发出警告,提醒用户注意,并且受骗的用户还可以享受欺诈全赔服务。此外,用户在360搜索上搜索某个电话号码时,360搜索引擎会调取360手机卫士电话标识服务接口,针对搜索结果中含有客服电话数据,做对应判断,重点识别:骚扰、诈骗、房产中介、金融理财等电话数据,方便网友一眼识别电话来源。
大数据时代,网民生活中每个环节、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信息泄露风险巨大。而面对电信诈骗的黑色产业链,信息安全的有效保护也需要包括政府与企业在内的相关各方共同协作、形成合力。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曾表示, 360与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合作开展了猎网行动,把钓鱼欺诈短信的数据进行评估,并利用大数据定位危害极大的伪基站所在地。2015年,北京市网安总队在跟360合作过程中已经抓获了上百个利用伪基站犯罪的团伙。
今年的互联网安全大会期间,360也积极呼吁,政府、行业、企业、各安全厂商和民间力量协同联动,并推出了360威胁情报共享工程陆续开放自己的数据和能力,通过各方力量的协作从根本上改善网络安全生态,让犯罪分子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