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2016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以下简称“演交会”)在广州大剧院开幕。今年有超过200家国内外演艺机构参会,期间还举行多场国际戏剧论坛。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本届演交会不设传统的展位,成为全球首个无展位文化展会。同时,内容以文化创意融资替代了成品剧目交易,在为文化创意人提供与投资者对话平台的同时,也为建立中国最大演艺剧目孵化基地打下了基础。
开幕式上,有11个演艺项目现场完成了签约仪式外,全国首个演艺行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中演汇”正式上线试运行。“中演汇”是为国内外经纪机构、剧院院团搭建起交流、交易网络平台,以实现全天候、便捷化、高效化的演艺交流交易。
演艺行业创办“淘宝网”
本届演交会最值得关注的是,毫无疑问是全国首个演艺行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中演汇”的上线试运行。“我们希望把中国的演出交易互联网化。”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广州大剧院院长张宇介绍,该平台注册入驻全免费,不受场馆、会期等条件的约束,为参展商节约了展览宣传成本,也增加了产品的曝光率。
“过去,一个客户要预订展位、布置展位、耗守展位,最后还要撤展、物流搬运。”广州演交会艺术指导徐彬说:“现在,在手机、iPad、电脑上可搜索到网站地址,打开App即可交易,还可以在网上对每一个剧目进行评价。”
目前,该网站已经可分为参展商、采购商和游客三种用户群体登录注册,网站引导用户线上咨询,延伸线下服务,制作商可直接在平台申请入驻,并发布相关剧目信息和服务,增加更多的合作机会;采购商可对感兴趣的剧目和服务收藏分享,下预订单进行采购;观众群体也可在网上点击喜爱的剧目,进行评价。尤其在“剧目交易”栏目,采购商可通过“入驻展商”“区域”和“剧目类型”,自行挑选所对应的剧目,线下签约,并促进外部合作。
中国演出市场被看好
演交会期间,来自世界的戏剧大咖也对“城市与戏剧”主题展开了研讨。百老汇音乐剧《剧院魅影》去年在广州演出42场,票房达4500万元。剧中“魅影”扮演者布拉德·里特尔表示:“音乐剧是全世界共通的,它用流行音乐讲述故事,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R&B、说唱、爵士、摇滚等元素都可以加入其中,也正因如此,它也在不断扩大它的受众范围。现在中国正在上马3台自制音乐剧,我也希望能够加入。”里特尔直言,广州是他最喜欢的城市之一。“广州人特别友好,这里能让我们保持开放的思维。”他希望,广州有一天能够出现如街头剧院、演唱会剧院等更多类型的演出空间,他坦言:“我们希望通过音乐剧改变人们的生活,让观众们因为戏剧受到启发和鼓舞。”
目前,韩国市场音乐剧的份额不亚于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韩国知名音乐制作人李性勋却认为,中国将成为亚洲演出市场的新核心,“随着《妈妈咪呀》中文版等项目的落地,中国音乐剧市场迅速发展,且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他提到,希望未来中、日、韩及华语圈能实现优势互补,将各自优秀的资源整合共同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原创IP,推动亚洲演出市场的一体化。同时,李性勋还期望亚洲的版权将来能够“走出去”,“现在,欧美国家的作品正大量走入亚洲各国,我希望在将来亚洲演出产品的版权能以创造优质IP为基础,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融入欧美国家。”他也期待着明年带着《变身怪医》这部音乐剧来广州大剧院上演。
广州成国际戏剧交流窗口
在演交会期间,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携《威尼斯商人》也正式拉开了2016广州艺术节的序幕,广州观众在“家门口”就亲眼见识到了最正宗地道的莎士比亚戏剧。实际上,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不单单是一个演出场所,更是英国戏剧艺术的中心,加上多年来在戏剧教育上的广泛投入与长足发展,其针对不同年龄层与特定需求而设计的教育项目不仅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让社会不同群体如学童、成人、教师、专业人士等都能够从中学习获益,最终让其成为世界戏剧界极受尊崇的“标杆”。
对于剧院的现代功能,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大型活动创意总监史蒂芬·盖尔比也谈到,悉尼歌剧院作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人所知,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悉尼歌剧院这个被称作“悉尼港便利朗角”的所在地曾经是澳洲原住民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庆的地方。据悉,为了致敬古老的澳洲原住民文化,悉尼歌剧院每年都会举办“本土艺术节”等一系列具有原住民元素的主题活动,并邀请原住民艺术家演出,以这种艺术的形式来重新审视、反思历史。
作为广州大剧院的直营方,张宇表示,通过承办广州演交会,广州大剧院正成中国优秀演艺文化“走出去”和国外优秀文化“引进来”的宽广窗口。“未来,广州大剧院一定是广州与整个珠三角区域对外文化交流最重要的窗口之一。”他建议,广州可定位为“国际戏剧之都”,“在这里,浓缩中华文化精神的戏剧和中国传统的戏曲经典走向世界;莎士比亚等国际优秀的戏剧经典走进广州,走到广东,走向中国。推动中国戏剧文化‘走出去’和实现优秀世界戏剧文化‘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