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3》本周上映 出现超50种新的外星种族

2016-09-05 10:10 央广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星际迷航3》本周上映 出现超50种新的外星种族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1966年,《星际迷航》系列横空出世,成为超越时代的科幻作品。到今年,这个系列已经有50年的历史,绝对称得上是影响全世界的科幻经典。作为重启版的第三部作品,《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昨天正式与中国内地观众见面。

说口碑和情怀的话,这部电影已经并被评为“年度最佳动作片”。目前《星际迷航3》在内地上映1天半,排片率维持在4成左右,票房是1.1个亿。相对于平淡一些来说的暑期电影市场来讲,这样的成绩还算不错。不过,从此前经验看,无论是《星战》还是《星际迷航》,其实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它没有群众基础。

伸出手掌,分开中指和无名指形成一个“V”字,并说上一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看过《生活大爆炸》的观众会想起主角谢耳朵和朋友们。从明星到美国总统,《星际迷航》中大名鼎鼎的“瓦肯举手礼”在各种场合被使用;而迄今已有50周年的《星际迷航》系列,也早已成为西方科幻史上的文化符号。9月2号,《星际迷航》重启版的第三部,也是在整个系列的第十三部《超越星辰》正式登陆内地。为了给系列50周年祝寿,《超越星辰》中出现了超过50种新的外星种族;为了纪念7月份已经去世的老版史波克的扮演者,剧组让老角色以非常特别的方式出现。对于星际迷们来说,电影可谓通篇遍布着致敬的彩蛋。

几十年前,该系列第一部电影横空出世。结构精巧的飞船,冰冷黑暗的宇宙空间,地球人和瓦肯星人的混血儿浓密高挑的眉毛和耐人寻味的表情,包括平缓的镜头、冗长的黑幕和交响乐,无时无刻都在用未知的力量,带来悬疑恐怖的气氛。就像电影说的那样,“人类的冒险之旅才刚刚开始”。《星际迷航》开启了世界电影“硬科幻”的大门。同为《星球大战》重启系列的导演,J·J·艾布拉姆斯作为《超越星辰》的制片人,始终在从原始最初系列中找灵感,他说,第三部把已有的东西带到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方向,非常宏伟且富有娱乐性。但不管是重启还是拍续集,“你的工作是接纳已有的元素,然后加入新的元素。”就好像现在的科技,都是基于已有的科技研发而成的。

也正是因为满满的情怀,影片7月份北美上映首周就登上了票房冠军的宝座,被美国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动作片”。相对于惨淡了整个夏天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超越星辰》上映36个小时就稳定拿下1.1个亿的成绩,也算可圈可点。不过,其实类似的系列科幻电影,经常会遭遇中美“同片不同命”的情况。比如去年年末,连奥巴马都要赶着去看、而匆匆结束发布会的《星球大战7》,最终以9亿美元破美国票房纪录,全球20亿冲进世界影史前三。在本以为会热闹的中国市场,却不温不火的收官于8个亿。对于《超越星辰》的票房前景,著名电影人高军仍以“中规中矩”来形容,但不会跌的特别惨,因为本土文化对硬科幻的欣赏还不到位,中国观众对硬科幻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制约。

正如制片人J·J·艾布拉姆斯坦承的那样,《超越星辰》从人物形象到场景,再到故事逻辑、世界观架构,仍基本与50年来系列十几部一脉相承。而科幻电影发展到今天,观众看过了《地心引力》《盗梦空间》,包括对时空思考的更深层的科幻需求正在产生。虽说《星战》、《星际迷航》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对中国普通观众而言,“情怀”两个字来的绝比不上西方观众强烈。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认为,星际系列难以触动中国观众的成长记忆,甚至“还不如《变形金刚》”;而这一系列虽然在美国票房不错,但在科幻电影的艺术发展脉络上“并没有什么位置”,索亚斌认为,诺兰的作品《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能够代表科幻片发展,在科幻电影的发展历史上有创新和引领意味的。(记者 何源)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