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电信诈骗分子们,其实个个都是影帝级的人物,不论是有关部门、银行员工还是亲朋好友,各种身份张嘴就来,演技入木三分,一个不小心就会上当。
9月7日,针对最近屡屡发生的恶劣电信诈骗案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360在京发布了《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这也是中国首份基于大数据研究的电信诈骗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骗子们最喜欢“扮演”的身份集中在了运营商、公司领导、快递、医保社保机构、有关部门、商家客服、银行、公检法机关、学校、亲友等10种不同的身份与社会分工。这些骗子往往有一套非常完整成熟的骗术体系和套路,在接通电话后,快速进入“角色”,有些骗子中的老司机从语调到措辞真的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骗子们的十大冒充十大“装”
《报告》显示:从身份冒充类诈骗的细分类型分布可以看出,冒充电信运营商的诈骗数量最多,占比为26.0%;其次是冒充领导,占21.2%;排名第三的是冒充快递,占14.3%;接下来还有:冒充医保、社保机构,占12.5%,冒充有关部门的占5.7%。冒充商家客服5.7%,冒充银行5.3%。冒充公检法3.9%,冒充学校2.9%,冒充亲友1.5%。
《报告》以2016年8月360手机卫士各项安全数据为基础,仅2016年8月,360手机卫士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骚扰电话34.3亿次,平均每天拦截骚扰电话约1.11亿次。其中,共拦截诈骗电话4.45亿次,占到了当月骚扰电话拦截总量的13.0%,平均每天拦截诈骗电话约1435万次。考虑到诈骗电话可能给用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其他严重后果,诈骗电话显然已经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骚扰电话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