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防诈骗报告:专家教你六大“防身术”

2016-09-13 14:57 环球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9月7日,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360在京发布了《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这也是中国首份基于大数据研究的电信诈骗分析报告。

《报告》以2016年8月360手机卫士各项安全数据为基础,对诈骗电话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仅2016年8月,360手机卫士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骚扰电话34.3亿次,平均每天拦截骚扰电话约1.11亿次。其中,共拦截诈骗电话4.45亿次,占到了当月骚扰电话拦截总量的13.0%,平均每天拦截诈骗电话约1435万次。考虑到可能给用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其他严重后果,诈骗电话显然已经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骚扰电话类型。

发布会上,对于最近热议的“徐玉玉案”等诈骗案件,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博士表示:“这属于典型的身份冒充类诈骗。此类案件,诈骗团伙以冒充学校的领导、老师以发奖学金为借口,诱骗学生转账进行诈骗。”

诈骗电话基本类型分布

 

身份冒充类诈骗电话细分类型分布

《报告》显示,在用户接到的所有诈骗电话中,虚假的金融理财诈骗最多,占43.2%;其次是身份冒充诈骗,占25.2%。而在身份冒充类诈骗中,冒充电信运营商的诈骗数量最多,占比为26.0%;其次是冒充领导,占21.2%;排名第三的是冒充快递,占14.3%。

在发布会上,裴博士建议,如果再遇到类似“徐玉玉案”的诈骗手段,应采取以下措施:

1、你要坚信,你的个人信息一定已经被泄漏了。

2、不论对方多么了解你,陌生人就是不可信。

3、只相信官方客服、官方联系方式。

4、遇事应向亲朋好友问一问,旁观者清。

5、只要要求到ATM机上进行操作,就是诈骗。

6、带有任何一星半点恐吓性质的电话都是诈骗。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