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9月23日讯 记者从发改委官网获悉,发改委发布消息,根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硬件应用普及,制定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指出了行动背景、总体思路、行动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措施。
据了解,智能硬件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终端产品,是 “互联网+” 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在手机、 电视等终端产品实现智能化之后,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个人穿戴、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生产制造等领域集成融合,催生智能硬件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
当前,我国智能硬件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是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智能硬件市场空间广阔。另一方面,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产用互动不紧密、生态碎片化等问题和风险不容忽视。本专项行动着力推动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提升高端共性技术与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智能硬件的多元化需求,培育信息技术产业增长新动能。
专项行动提出了三点重点任务,一是提升高端智能穿戴、智能车载、智能医疗健康、智能服务机器人及工业级智能硬件产品的供给能力。二是加强低功耗轻量级底层软硬件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高性能智能感知技术、高精度运动与姿态控制技术、低功耗广域智能物联技术、端云一体化协同技术等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创新。三是推动健康养老领域、教育领域、医疗领域、工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智能化提升。
专项行动明确了总体思路,一是创新驱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吸引高端人才,掌握先进技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高端有效供给,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融合协同。产业链提升和生态链建设并举,围绕重大市场需求,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组织协调,促进产用结合与产融对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三是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各地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出台适宜本地区的政策措施,完善公共服务,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促进区域间协同,引导产业高端集聚。
专项行动指出了行动目标,到2018年,我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在低功耗轻量级系统设计、低功耗广域智能物联、虚拟现实、智能人机交互、高性能运动与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明显突破,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上市企业。在国际主流生态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海外专利占比超过10%。建成标准开发、产品及应用检测、产业供给能力监测三大支撑平台,智能硬件标准化及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布局若干技术先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创业创新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智能工业传感器、智能PLC、智能无人系统等工业级智能硬件产品形成规模示范,带动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产业便民、惠民成效显现。
专项行动强调了保障措施,要加强政策协同引导,完善标准检测体系,发展创业创新平台,打造产业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