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提升加速度:北京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再开新局

2016-09-29 09:5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文/陶国琪

一座城市的成长,自有其轨迹。

以北京的科技创新之路而言,其发展已日积月累、形成了一定优势。世界瞬息万变,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更越发重要,这意味着拥有坚实的科技创新基础的北京,还肩负着更大的使命,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办。

对此,在日前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责任,这既是北京的使命,也是北京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北京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重视、指示,北京的科技创新之路正迎来新动力,其发展进入到加速度时期,发展轨迹逐步改变。

此前,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指出,到202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势必将进一步改变北京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轨迹。

技术创新打破行业壁垒 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先行区

据闫傲霜介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印发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由北京市科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编制《规划》。

据悉,《规划》的主要内容共分三大部分,六个章节。 第一部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北京科技创新事业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使命。第二部分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是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和深化改革四个维度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以《总体方案》为指导,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全面创新改革为主线,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更加注重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加注重服务全国和国际开放合作,更加注重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闫傲霜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将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找准发力点

闫傲霜表示,在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北京将强化原始创新对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作用。其中,“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将全面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更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北京。积极配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加快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推进首都科技资源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建设。

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的院市合作机制,积极配合“率先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卓越创新中心建设。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脑科学、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和纳米科学等大科学计划。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支持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

《规划》中提出要实施技术创新跨越工程,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先行区。“十三五”时期,北京将实施首都蓝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重大疾病科技攻关、城市建设与精细化管理五大民生科技行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全民共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先导与优势材料、数字化制造、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实施八大技术跨越工程,引领“高精尖”经济发展。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以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深化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全面推进“设计之都”建设;以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为抓手,加快推进高端农业创新发展。制定科技冬奥行动计划,努力将2022北京冬奥会办成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成为展示我国高新技术和创新实力的窗口和舞台。

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 “十三五”时期,北京将优化首都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强化“三大科技城”和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和四个高端产业新区的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分工合理的京津冀创新发展格局。

“十三五”时期,北京将打造中关村制度创新升级版,系统推进新一轮试点改革,加快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全球创新人才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加快推动政府创新治理现代化,强化科技创新法制保障,完善政府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培育全社会创新精神。

“十三五”期间北京科技体制改革中的重点是什么?

闫傲霜表示,“十三五”开局之年,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下一步,将以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制度保障,深入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创新驱动与体制机制改革系列政策,放活市场“无形之手”,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加快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各项改革试验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北京将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积极实施国务院“1+6”、“新四条”等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其中10余项推向全国。继续推进先行先试,打造中关村制度创新升级版。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研究制定了《北京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提出7个方面、47项重点推进的改革举措。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正抓紧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部分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未来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授权和指导,同时做好改革试验的梳理总结工作,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和模式。

深化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 更加尊重科研规律,2015年修订了《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增加了承担科技经费使用的自主权。2016年9月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突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出5个方面、28条改革举措。特别是在预算编制和评审环节做“减法”,简化预算编制,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取消财政预算评审程序;在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开展科研更大的自主权方面做“加法”,下放预算调剂权限、下放差旅会议咨询费管理权限、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限、扩大科研基本建设项目自主权;同时,在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和支持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举措。

目前,北京市正抓紧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部分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北京将做好改革试验的梳理总结工作,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和模式。“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北京市以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制度保障,深入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创新驱动与体制机制改革系列政策,打造中关村制度创新升级版。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