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头、鱼皮等于吃毒药?还能愉快地吃鱼吗?

2016-10-11 17:0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综合报道 人人都知道鱼是一种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聪明,成人吃了有益心脏。近日,却有专家声称,鱼头和鱼皮是鱼身上蓄积汞最多的部位,如果吃了鱼的这些部位,那可就是等于吃了毒药!

那么鱼头、鱼皮到底能不能吃?

争议的缘起,在于一份检测数据。近日有检测机构,对市场上销售的鲫鱼做了重金属含量测定,发现400克的鲫鱼, 其鱼皮的汞含量比200克以下的上升5倍,鱼脑的汞含量竟达20倍以上。也就是说,鱼龄越大,鱼脑和鱼皮中蓄积的汞就越多。该实验数据经媒体引用后,在网上引起极大关注。

据该信息的原始出处南京市疾控中心食品卫生科介绍,为了掌握鱼体各部位甲基汞的含量情况和规律,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超市和农贸市场上最常见的鲫鱼进行了研究。这个实验是南京当地某县市的实验人员为了完成论文所做,目的是为了比较两种汞含量测量方法。实验人员在南京一家超市买了几条鲫鱼,分别进行实验。

先不说该样本只有几条鲫鱼,没有大批量的样本调查。即便是鱼头,检测出汞含量也在国家限量标准内,鱼头不能吃的说法并无依据。

即便是鱼头的汞含量高于鱼籽20倍,也在国家的标准之内。只要不超标,食用就没有问题。“鱼头不能吃的说法,更是毫无依据的。”

不管我们平时吃的鱼里面污染物含量有多少,如果不跟我们日常的摄入量结合在一起,健康风险问题都是无从谈起的。

不论是在哪个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安全标准中,居民日常摄入量都是制定标准的重要参照。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研究,成年人甲基汞的急性致死剂量大约在1~4g上下,而我们国家水产品甲基汞的国家标准是0.5mg/kg,也就是说要达到这个致死剂量,我们一次得吃下至少2000公斤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产品。

当然仅仅考虑急性毒性显然是不够的,慢性毒性的积累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从慢性毒性的角度看,必须结合鱼体内污染物的含量和居民日常摄入量来制定标准。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