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创业新模式登陆极客挑战赛 团队下了赛场就准备接单

2016-10-17 08:41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团队下了赛场就准备接单

刚刚从领奖台上走下来,创业团队云账户就接到了DCM资本、赛伯乐资本的融资橄榄枝,其他几家同样受到瞩目的创业团队也有望很快接到新订单。在双创周北京会场上,一种扶持创业团队加速成长的新模式,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6暨极客挑战赛72小时赛场拉开。

12日至14日,极客挑战赛72小时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演。本次挑战赛是大企业开放创新联盟的一个新窗口,由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英特尔、海尔、中海油信息科技、海航海创空间、清华同方、东软6家大企业共同举办。赛事立足于“技术升级促进实体经济转型”,由6家大企业发布各自创新需求,经过海选脱颖而出的10个项目在72小时内自由选择导师,并接受培训打磨项目,最终进行终极路演PK。

这6家大企业各自发布的创新需求中,海尔侧重智能产品与消费升级,清华同方侧重物联网,中海油侧重物联网和北斗系统,海航重在TMT领域,东软急需招募企业服务团队,英特尔偏重智能硬件、机器人、物联网三个方面。有了这样的“潜在大客户”,创业者可根据大企业需求并结合自身情况给出相应的项目解决方案。

“新的平台能让项目更快地对接到产业资源,更快地对接到产业资本,甚至有的可以直接得到订单。这些才是我们做72小时挑战赛和联盟所希望看到的。”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激烈角逐,全球范围内10个团队最终走到决赛。当中4个有国际背景,黑发黄皮肤的Tom第一次来到中国,就在72小时现场推出了他的创业项目——一个更智能的机器人对话系统lumin,它不仅能通过对话帮人买票、订餐位,甚至能回答“我有12万元现在应该投资到哪只债券上”的问题。而据Tom所说,lumin还能根据和人对话的更多情景,确定目标,根据信息推理出最合适的结果。

最终拿到前三名的云账户团队对这几年中关村的变化颇有感叹。“以前这两边,一排是送外卖的,一排是快递;现在你看,这边无人机,那边全是智能硬件,技术含量完全不一样了。”云账户联合创始人齐宇岑说,北京的双创空间,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将成为未来全球技术市场上最强有力的竞争者。”来自美国硅谷创新创业孵化器Rocketspace的负责人说,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他有意在中国建立Rocketspace孵化中心。

“我们希望帮助中国的科技公司进一步成长,走出去,走到海外。”这位负责人说,中国有着全球一流的科技公司,他们希望帮助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和欧洲。(记者 耿诺)

责任编辑:龙娱平(QL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