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展落幕 哪些特点值得回味

2016-11-07 09:33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11月6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展”)在珠海圆满落下帷幕。歼-20首次公开亮相、运-20首次静态展示、VT-4型主战坦克高速机动展示……对于广大军迷来说,本届航展是一场欣赏顶尖装备的盛会。

除了这些令人瞩目的明星装备,本届中国航展还呈现出诸多值得回味的特点。

现役主战装备改造升级助推战斗力提升

空军参展装备历来是中国航展上引人注目的焦点。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从航展上空呼啸而过时,广场上的人群立刻沸腾了。首次进行静态展示的200吨级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也凭借庞大的身躯吸引了众多军迷的目光。

两款新装备的亮相代表中国航空工业迈上新的台阶。而在空军静态展示区,歼-10B、轰-6K、运-9等改造升级后的现役主战装备同样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这些不断改进的装备表明,空军的战斗力正在快速、稳步提升。

“新一代装备研发的周期长、技术多、投入大,在更新换代的过渡阶段,我们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任务的需要、发现的问题不断对现役装备进行升级改造。”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王明亮说。

停靠在静态展示区一侧的歼-10B战斗机是空军对第三代战机进行改造升级的典范。与早期歼-10飞机相比,歼-10B的进气道外形发生了显著变化。

“歼-10B飞机的进气道与机身融为一体,用进气口椭圆形的‘鼓包’取代隔板,增加了推力,减轻了重量和雷达反射面积。”王明亮解释说,这是一种先进的进气道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几种战机采用。他记得,一次去厂家参观时,厂方人员把进气口的“鼓包”形象地比作人的喉结,并把它看作“男孩儿长成男人的标志”。

据王明亮介绍,歼-10B战机配装了新体制雷达、新航电设备和第四代空空导弹,具备多目标攻击能力和大角度离轴发射、截获能力。“这些都是早期的歼-10不具备的。”他说,“这样的性能使它可以和未来的新一代战机匹配,进行高低搭配的体系作战。”

轰-6K是在轰-6基础上升级改造的一款中远程轰炸机。通过改进动力系统、航电系统,配挂新型远程弹药,它的性能比轰-6有成倍的提高。“轰-6K使我们具备了远程战略打击能力,这对空军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王明亮告诉记者。

在本届航展上,这些升级改造后的现役主战装备和歼-20、运-20两款新装备同时亮相,表明空军战略转型取得众多新成就,战斗力水平不断提高。“让人民群众看了对人民空军有信心,让空军官兵看了对自己有信心。”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用这句话表达对空军此次参展的感受和期待。

无人机井喷式发展体现军民深度融合

在本届航展上,王明亮注意到大部分参观者都喜欢围着运-20、轰-6K等“大家伙”拍照,而围在静态展示区边缘的中小型无人机展台却相对冷清。

据记者观察,此次航展上出现了大量的无人机参展商,不管是在综合展厅还是在军民融合展厅,大中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和直升机无人机展台随处可见。

“好像观众们不太关注这件事,但我认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无人机行业正在迎来井喷式发展。”王明亮说。根据一份无人机行业发展报告,近年国内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已经达到50%以上。

无人机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产品,本届参展的无人机既包括翼龙、彩虹、云影等察打一体军用无人机,也包括高中低端的各色民用无人机。无人机行业的井喷式发展对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军事层面看,无人机的发展态势将助推未来空中战场形态变化。”他说,“未来无人机可以担当侦察、预警、通信中继等任务,在脱离地面基础设施的作战环境下具有重要价值。”

在民用领域,无人机已经开始承担线路巡查、火灾探查、安防保卫、空中摄影、小型物资投送等任务,正在大量进入我们的社会生活。王明亮认为,无人机的迅速发展促进航空事业和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航空业更加接地气,也为空军发展提供了厚实的群众基础。

此次航展无人机参展商的增多体现出航空产业的军民融合正在蓬勃发展。“航空业不仅能够保卫国家,而且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王明亮说。

记者在航展现场看到,除了老牌的军工企业参展,众多的民营企业也参与到航空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中来。在无人机展区,记者发现至少两家生产靶机的民营企业,其生产的靶机能够满足部队演习、训练、武器系统检验等需求,吸引了不少客户前来参观。

在装备制造领域,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民参军”,是体现军民深度融合的标志之一。王明亮认为,民营企业与市场接触非常密切,对新技术更加敏锐,能够成为孵化新技术的种子。

比如目前很多企业正在攻关的无人机编队飞行技术,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民营企业先行一步研发新技术新设备,一旦成功就能辐射到整个国防领域,发挥特殊的纽带作用。”他说。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猜你喜欢